老有所養

期數
3791
刊登日期
2016.10.14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0 月 16 日

 

九月中旬,《南華早報》刊登一篇題為《銀色海嘯》(Silver Tsunami)的文章,探討本港人口老齡化數據,並指出這將會令醫療和社會服務資源更為緊絀。

然而,香港並非世上唯一面對這問題的發達社會,而這種情況在澳洲這個不算十分尊敬老人的文化中,則被稱為「灰色海嘯」,因為該國逾六十五歲的人口,將於未來四十年間倍增。

這被視為社會問題,也確實為政府帶來挑戰。可是,澳洲主教團在其「二○一六年社會正義聲明」《一席之位:老齡化社會中的社會正義》中,形容此人口趨勢本該值得慶賀,並認為這代表長者在社會的生活核心中享有應有的位置。

澳洲主教團社會正義委員會主席塔拉貝主教(Antoine-Charbel Tarabay)九月六日發表聲明時說,人口老化並非警示,卻提醒眾人當建立更公平和更富同情心的社會。

塔拉貝主教續說,隱憂源自社會準備不足及無力應付如此巨大的人口轉變;若社會純粹把人口老齡化評估為經濟威脅,便會否定長壽,也不利於為長壽創造生活條件。

為此,澳洲主教團呼籲社會必須積極促進世代之間的聯繫,並且要建立一種價值,即沒有人會被視為經濟負擔,尤其是面對照顧老人淪為逐利行業這社會氣候。

在香港,教會團體以團結互助的態度看待長者處境。在人口日趨老化之際,社會實施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更刻不容緩,教會團體聯同廣大信眾於本年中發表聯署聲明,呼籲政府及各界共同建設「真正能夠惠及全民,並且能夠達致防貧效果的退休保障制度」。教會團體不把人口老化單純視為經濟問題,同時強調當維護長者的人性尊嚴。

本地教會團體也從身心社靈等各方面去關懷長者。明愛既照顧長者的健康與基本所需,同時連結社區人士共同關心長者,加強協同效應,也讓長者自行擔當倡議者,為自己發聲;堂區及善會則在社區發揮組織功能,讓長者透過團體生活善度晚晴,同時培育青年成為他們的同行者,而堂區關社組則響應教會團體的全民退保倡議。

香港以至其他發達國家各有敬老傳統,但現代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社會偏好核心家庭,這種經濟結構亦往往把尊重和照顧長者的傳統方式排除在外。

這問題當從文化和宗教層面切入,因為我們不僅要重拾舊有價值,更要令它在社會經歷現代化、城市化、科技化後轉化為具體而可行的方式。

無論看成亮麗的銀色抑或黯淡的灰色,這場海嘯仍即將降臨,香港以至任何地方都需要移風易俗,方能為每個人騰出一席位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