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天上的賞報
雖然在瑪竇福音或路加福音中論及「真福八端」或「真福四端」時,被視為基督徒成聖之道(參瑪五1-10及路六20-22)。不過,在很多人眼中,這些「真福」:貧窮、哭泣、溫良、飢渴、憐憫、心裏潔淨、締造和平、為義而受迫害,卻與一般人追求的生活目標相反,有時甚至是矛盾。
為很多非天主教徒,「真福八端」及「真福四端」只是一些口號,甚或是違反人的本性,並非甚麼「福」;為不少慕道者,這些所謂「真福」是一個謎,是永遠不能明白的東西;為很多天主教徒, 「真福八端或四端」雖是耶穌的教導,可是,它們是遙不可及的理想,只有那些寥寥可數的聖人才可以做到。
的確,如果我們一方面說信仰給人喜樂,但又叫人要哭泣,豈不是自打嘴巴?如果我們要推動更有品質的生活,但又說貧窮是福。那麼,我們應該改善社會的生活素質,還是要製造貧窮環境?
難道信仰是反潮流?是與社會價值對著幹?信仰與社會必然是互相敵對?
「你們的賞報在天上是豐厚的。」(路六23) 在這個重視經濟效益的社會裡,大家時常強調要做好生涯規劃。耶穌則更強調要為永生做好規劃,由每日生活做起,一步一步慢慢推進,為追求永生而鋪路。社會上常常有人提醒大家要審慎投資,以獲得最大的利潤,更要小心提防,避免投資失利。耶穌更教導人要長線投資,為那更豐富、更持久的賞報作全面追擊,決不可掉以輕心,以免抱憾終生。
信仰提倡的價值與社會價值並非互不相容。相反,信仰應該帶領生活,融入生活,進而改善生活。「貧窮的是有福的」並非叫我們製造貧窮,而是提醒我們要善用財物去幫助那些貧窮的人,給予他們希望,並著眼於不朽的永生賞報。
同樣,「哭泣的是有福的」並非叫我們苦口苦面生活,而是鼓勵我們要關心那些活在痛苦悲哀中的人,發揮同理心,與他們同行,並帶給他們永福的喜訊。
社會追求現世的福,「真福八端」及「真福四端」是引導我們追求天上的真福。它們並非互相排斥,相反,信仰更有前瞻性,更講求長遠的規劃及回報。活出「真福八端」的意義就是向天上豐厚的賞報出發。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