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教理】在主前祈禱應心存謙卑
今天的第一篇讀經中,德訓篇的作者清楚指出,天主樂意俯聽受壓迫者的祈禱,祂不會偏袒那些有權勢者,而是按正義審判,作者提醒我們祈禱需要有一顆謙卑的赤心,需誠心誠意的恭敬天主,不要妄圖「吩咐」天主為我們辦事或偏袒我們的喜好。聖詠的作者繼續以「卑微」作為主題,邀請我們以信靠和謙卑的心去讚頌上主,因為祂一定會憐恤那些受著精神或肉身痛苦的人民,天主一定會拯救他們脫離一切艱辛。
讀經二中,保祿宗徒自知自己離世的時間不遠;他雖被囚,面對即將殉道的景況,但他仍對上主充滿著信心,因為他知道他所追隨的基督, 必會拯救他,帶他進入永生的天國。保祿在文中好像是在誇耀自己為主所做過的事,而將獲得獎賞,但實際上,正如他自己所說,他只誇耀自己的軟弱,以顯示基督的德能在他身上彰顯(格後十二9),所以每一位願意謙卑地將自己交付給天主,並追隨基督到底的人,最終也可像保祿一樣獲得正義的冠冕、天國的賞報。
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向「自充」為義人的人說了個比喻,他用比喻中的稅吏凸顯出我們在祈禱時應有的心態,面向那偉大仁慈的天主, 我們實在沒有任何事物可以誇耀, 反而應學效這個稅吏, 捶著胸說: 「天主, 可憐我這個罪人吧! 」, 教會也把這句話用於傳統的耶穌禱文中:「主,耶穌基督,天主子,可憐我罪人!」及我們每次主日彌撒都會誦念的垂憐經:「上主!求祢垂憐(Kyrie eleison)」。這是路加福音中所記載的,論及祈禱的三個重要比喻之一,強調祈禱必須心地謙遜。(參教理2613, 2616, 2667)
教理在論及祈禱時,非常強調謙虛的重要性:「謙虛是祈禱的基礎。『我們不知道該怎樣祈禱才好』(羅八26 )。祈禱是我們無功而得的恩惠。謙虛才是接受此恩惠的最佳心態。人在天主面前是個乞丐。」。(教理2559)我們在渴望獲得天主的恩惠前,我們必須準備好我們的心, 以容納天主的恩惠。
謙遜亦使我們能在祈禱中體察到天主的心意,因為只有我們放下自我的看法,聖神才有空間在我們的心中推動,如果我們在祈禱中只是頑固地把持自己的思想,希望天主按照我們的心意去行事,這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祈禱,我們就如同將天主當作「阿拉丁」故事中的燈神,妄圖成為天主的主人。因此,教理提醒我們,「只要我們謙遜和充滿信德,我們會在默想中發現那些推動內心的活動,並能對它們加以辨別。辨別在於踐行真理,好能來到『光明』那裡:『主,你要我做甚麼』?」(教理2706)同時教理亦教導我們當我們進行默觀祈禱或稱心禱時,必須「以虛懷若谷之心,把自己完全交託於父的愛的意願,日益與祂鍾愛之子密切結合。」(教理2712)
生活反思╱實踐
※ 我在生活中會否有一種「自充為義」的心態, 不經意地輕視那些活於弱勢或社會邊緣的人呢?
※ 學習每天誦念耶穌禱文,藉這呼求,覺察到自身的不足,以體驗救主的仁慈。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