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人】傾聽遠方的鼓聲

期數
3792
刊登日期
2016.10.21
作者
周煦卓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0 月 23 日

如果說旅行是這一代人生活的一部份甚至必需品, 大概不少人認同; 不論是歐洲的長途浪蕩, 還是東南亞的三天小遊, 一年中總要盡力去旅遊一次。香港日常生活緊張, 不論年輕人還是成年人都為生存而疲於奔命。網上傳閱一幅比較台灣及歐美教育制度的圖表( 圖) , 原來放在香港同樣準確。香港由幼稚園到大學前的學習( 還是訓練? ) 都是為了應付升學及考試; 青年自少努力讀書應試, 沒有時間思考自身喜好, 卻要在大學前選擇影響一生的學系, 實為怪事。

工作上接觸不少中小學生, 他們自孩童時期已由父母安排一切—— 下有外傭照料起居生活, 上有父母為其升學就業鋪路;可是他們都對自身未來感到無力,不認識自己的興趣喜惡, 而夢想一詞更是抽象飄渺。年輕人苦無獨處的空間思考何謂生活時,或許都想如電影《Into the Wild(荒野生存)的主角般把自己放逐流浪,去觀看世界、探索自己,尋找快樂所在。

身邊不少朋友都有海外交流的經驗:Working Holiday、義遊、打工換宿等等—— 他們走出生活的安全網,用自己的眼和腿認識世界;在異地生活中訓練獨立,在陌生環境中更深刻認識自己及信仰。藝文青的至愛、作家村上春樹曾以「遠方的鼓聲」比喻為踏上旅途的呼召:一種認識自己、探索生命的呼召。讓青年踏上旅途,在旅程發掘生命中的各樣可能,在體驗中成長,大概就是旅行的意義。

「有一天早上醒來, 側耳傾聽時,忽然覺得好像聽見遠方的大鼓聲。從很遙遠的地方,從很遙遠的時間,傳來那大鼓的聲音。非常微弱。而且在聽著那聲音之間, 我開始想無論如何都要去做一次長長的旅行。」—— 《遠方的鼓聲》村上春樹

  • 周煦卓現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曾於二○○五年參與德國世青。十年後參加香港教區與姊妹教區德國埃森教區的交流生計劃,在埃森教區體驗及服務了一年。
  • 「青領友」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