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公教雕刻家張充仁

期數
3792
刊登日期
2016.10.21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0 月 23 日

中國天主教徒雕刻大師張充仁(1907–1998)享譽中西藝壇,早年曾為名人蔣介石及鄧小平等名人塑像,晚年復出的作品再次震撼歐洲。內地學者陳耀王新書《既雕且琢,復歸於璞──張充仁的藝術生涯》(基督教中國文化研究社二○一六年出版,見右圖)不單只是部引人入勝的人物傳記, 更以治學態度重組近代中國的雕塑藝術歷史。

藝術史也是傳教史的重要一環,因為基督宗教藝術既展現信仰對人性的關懷,同時亦表達藝術家對信仰與社會的體會。要數近代中國天主教徒藝術家,張充仁可謂中國雕塑藝術的奠基者之一,既把西方藝術推陳出新,又把近代中國藝術的成果帶到西方。

傳教士十九世紀把西方繪畫、雕刻及照相等技術引入中國並成立學校,張充仁就是在這大時代背景傳承了傳教士的手藝,從而開展了他的藝術家生涯。此書便藉著他在教會訓練場所學習雕刻技藝的經歷,帶出傳教士為中國傳入雕塑藝術這段重要歷史。

耶穌會曾以徐家匯為中心傳播科學、技術及文化,並促進中西文代交流,同時成立孤兒院及學校, 由傳教士教授繪畫與雕刻藝術,他們製作了很多重要作品。其中創建徐家匯美術學校的范廷佐修士(Sean Ferrer)的父親是宮廷雕塑家,他修道後專注雕塑藝術,木雕造詣更是深厚,他不少作品保存於中國,惟在文革期間被毀。

傳承傳教士技藝

張充仁受教於上海土山灣孤兒工藝院,他就是在這絕佳的藝術土壤下打好基礎,受這些著名作品耳濡目染,學習傳教士所傳承的雕塑技巧。

此外,張充仁從小在耶穌會傳教士處學習法文,說得一口流利法文,也由馬相伯等中國耶穌會士薰陶,學習傳統國學,讓他於日後在法國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工作打下基礎。而張氏後期到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深造,往後的作品亦不局限於教會藝術。

張氏一九三五年到訪歐洲,其間以中國青年藝術家身份覲見時任教宗庇護十一世,此行不僅堅固了他的信仰,也讓他在梵蒂岡聖堂中的雕塑與壁畫。他汲取歐洲公教藝術的養份,其後多次為中外政要製作雕塑,作品矗立於法國總統府和上海等地,亦曾榮獲多個歐洲及國際獎項。

雖然張充仁因宗教信仰等負面影響,長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更使他處於邊緣化狀態,文革中更慘受迫害致作品被毀,但他沒有失去意志和放棄信仰,改革開放後在歐洲再創出輝煌成就。

本書作者資料取材出色之處, 是搜集了張氏的親筆自傳及其家人、門生的第一手資料,憑真實史料構想當時的人物對話,閱讀趣味堪與小說相比。

另外,張充仁為歐洲人所熟悉,是因為他留學比利時期間,曾與著名連環圖畫家埃爾熱合作繪製《丁丁在遠東──藍蓮花》,而張充仁更被繪畫成此書中的漫畫人物,當上了二十四本《丁丁歷險記》中唯一真實人物。(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