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傳統的背後

期數
3792
刊登日期
2016.10.21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0 月 23 日

如果我們認同雅士培的看法,把蘇格拉底、耶穌、孔子和釋迦牟尼四位軸心時代的人物所主張的,看作迄今人類四種較有代表性的思維範式,便得承認,前二種範式主宰了西方思想史的大致格局,而後二者的合流便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內在框架。基督教的根柢本在希伯來一神信仰,但後來也不斷和古希臘理性融合,早期的信仰文件不少由希臘文寫成,中世紀的兩位最重要的神學家聖奧斯定和聖湯瑪斯都受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和再傳弟子亞里士多德影響,改教風潮中的天主教第一大儒伊拉斯謨說「聖蘇格拉底,為我等祈」……雖然時下坊間有些書以為文藝復興以來, 是西方思想界揚棄宗教而把古希臘理性無限拔高的時代,但多讀幾本認真的書便可知,事實是自中世紀以來,宗教一直都在努力讓信仰往與理性思維並行不悖的方向發展,文藝復興也不是個反神運動,而是上述傾向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個光輝時代。而承繼了印度古典哲學的佛家在漢末至六朝間進入中土,在義理上也補充了儒學或道家在深層思維探索上的空疏,及後三教合流,也使中國文化生出了新的格局,當然,主流是兩教對儒教屈服,儒學也在思維層面得到某種程度的深化,但只是富中國特色的「深化」。這說來話長,容後再表。

儒家的務實,不事空論似是優點。有些書愛慶幸,我們因此不必走歐洲中世紀或中東伊斯蘭教國家以宗教治國之路。但針無兩頭利, 希伯來人把神權獨立於王權之外,卻衍生出先知文化:熱血者只須向心底的信仰負責,可視俗世王權如無物,事奉真理者不必定為王者師,也可在民間吶喊,率眾月旦無良人君或權勢者,我們的三網五常何曾發展出如此這般的理所當然?而古希臘每個神祇都有自家存在的理由,都不可取代,反過來看,也即從根本上認可真理不必一言堂,每個個體或群體都自有存在的權利,無人可絕對君臨在萬有之上。這豈不是後來中世紀普遍存在促成了資本主義誕生的契約關係的前設?沒有這普遍的社會認知,盧梭怎可能寫出社會契約論?近二千年的基督教傳統,起碼有一個歷史功用:做成神權即真理的話語權能獨立於世俗王權之外,會令人知道,人,無論是誰,在這宇宙間其實相當渺小,知道人類智慧的局限,意志的局限,一句話,知道人的極限。不管你嘲笑人們相信有個看不見的主宰在瞧著這世界這觀念是多麽愚昧,說到底,神話或宗教不是某些人在揑造, 它能流傳,能發揚光大,是因為它常是許多人或群體世代經驗的總結。沒有誰的總結是完美無瑕的,中國文化是這樣,西方文化也是這樣。希伯來的宗教觀和古希臘哲學是西方經驗的兩個源頭。這兩者當然也不完美,但它起碼能產生「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這意識,產生在宇宙的終極真相面前人的智慧常不過是愚蠢的想法。沒有這兩個慨念,後來就不會有「人生而平等」,在真相或真理面前謙卑的想法。現代西方文明便立足在這兩個淵源久遠的基點上。其實,人能把世間萬事用有限的腦袋去盤算麽?如果只信「務實」的盤算,除了相信自家的腦袋,世上還有甚麽可以相信的?我們這「致命的自大」,可否在孔學裡找到淵源? (說孔.四)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