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梵二情意結
梵二公議會距今已有五十多年,但因改革而引起的廻響至今仍不絕於耳。教會對所有公議會都有個共識,就是聖神的臨在和參與; 就算你如何抗拒及不滿, 大家總不會或不敢公開反對, 當然也有少數例外, 比方禮儀改革後有法國主教公開反抗, 另起爐灶; 結果給教會譴責, 但未有絕罰,原因是教廷內有不少同情他的人⋯⋯
其實一個習慣已久的行為,很難一夜之間改變。對彌撒只著重祭祀人神交往,忽略團體幅度的傳統,梵二對不少教徒是天大喜訊和解放;但對那些一直堅信天主是大公無私,有罪必罰,至高無上的主宰,神父舉行彌撒只不過是代表人民向天父求寬恕和贖罪的中介人。梵二後的感恩祭,甚麼本地化語言及以團體為重, 常常失掉了莊重神聖感覺,司祭居然面向群眾,又要互祝平安等等新花招,那就萬不能接受和消化了 !
這份內心的不滿和怨忿終於找到機會發洩。梵二大公議會推行改革五十年, 「復古」風氣慢慢形成, 兼且聲勢愈來愈壯大。這拜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及退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首肯,使一些熱心人士有勇氣走上台前,講出自己的心聲, 且付諸行動。其實在教會內, 雙重標準是存在的, 既有人大力反對改革, 甚至抗命,但領導人態度並不太強硬; 但另一些熱衷改革的神學家, 則受到很大的打壓。這無他, 幾時你與共產社會主義始祖馬克思拉上關係, 肯定沒有好收場。南美洲的「解放神學」首當其衝, 給教會領導人狠狠打壓下去⋯⋯
坦白說明, 我們不應給「梵二」前堅持不變的人或「梵」後鼓吹改革的人下任何倫理判斷, 說這方好, 那方壞; 因為教會是跟時代並進的,她不是人類歷史某個階段的化石。教會有些真理永恆不變:天主是愛的本體,耶穌基督是真天主亦真人,聖母在救恩史的位置等等。其他呢?如做神學一樣,可以是不斷改變和修正。禮儀生活是其中一環,事關禮儀是神人溝通的表達模式,其後果是這個相遇經驗要令我們變得更肖似基督, 更懂得去愛⋯⋯
可惜近日有神父修女及平信徒又再大力鼓吹領聖體一定要跪下,一定要用口領才是最尊敬聖體的方式;有人甚至批評香港教會錯了半個世紀仍不知悔過。有人拒絕領聖血, 原因各異,總之我們無資格用手觸摸耶穌,人太不堪當了! 我在彌撒中告訴教友:互相尊重最重要,我不會禁止這些熱心教友敬主的行為,但懇請他╱她們不要以批判的眼光去教訓其他兄弟姊妹,甚至是語帶威嚇。近日亦有熱心推行敬禮聖母的教友不知由哪兒找到一些古老資料,把聖母媽媽說成疾惡如仇的聖者,聽落十分刺耳。這點真要大家坐下來溝通、溝通⋯⋯
不要內耗內鬥,世界的敵人不在教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