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祈禱 如嬰兒沒奶喝
聖女大德蘭講過,一個人不祈禱,就等於嬰兒沒奶喝,就只有餓死。在祈禱中,天主等著給我們無數恩寵,讓我們得到指引、力量、愛心、寬恕、感受安慰、抵禦魔鬼等;可是我們總不給祂機會,因為我們少祈禱。
有人問:我未開口以前,天主都知我想講甚麼,為甚麼要祈禱,天主應該識做。做父母的會把日常需要給孩子,他們已經識做,孩子不用求。我們不是沒有求天主,都收到很多必需品嗎?其實,祈禱的真正意義是舉心向上,把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投向上主,跟祂合一。天主給了我們自由,祂不會迫我們愛祂,只會引導。祈禱不是天主的需要,是我們的需要。有苦,我們需要傾訴;不明要問;沒有力量,要求;缺乏愛心或德行,要求;這是學習關心自己和關心別人,學習並加強對天主的信賴。有時,祈禱內容並不需要講很多,可以只呼喚耶穌的名字,因為祂的名字有神能;或在祂懷中休息,亦是祈禱之一。
魔鬼常攻擊我們的頭腦,使我們常有負面的思想,當我們祈禱時,讓天主進入心靈深處,祂可以帶我們離開那負面思想。有病或受了傷害亦須勤加祈禱,須知天主是神醫,祂能治愈各種奇難雜症,不需要講很多美麗的言詞,任何形式的祈禱祂都會俯聽,總好過隻字不提。
寓工作於祈禱。一邊工作,一邊祈禱,很悶的工作都變得有意義和有趣。例如除野草本身很悶,很費氣力,但我卻一邊除,一邊想:「惡人雖興盛如野草,然而他們終必永遠沉淪」(參詠九十二8),然後求天主說:惡人的確很多,求你保護我們弱小者,並早日剷除惡人,別讓他們再害人吧!這會令我能特別起勁地剷除野草。
祈禱不只為自己,還可以代禱。這是很容易做到的善事,協助基督救人。每日花點時間代禱,不需要教天主怎樣做,用心祈禱就足夠。當然,講了自己的要求後,最後要補充一句:「願主的旨意承行。」然後留意事態發展,天主俯聽了,就感謝祂;天主給的,常會比想像中更好。
祈禱的心永不會寂寞,因為有一位最愛我們的人陪伴,向祂請教何時該前進,何時該停步。哪位聖人的成功不是靠天主帶領呢?我們的心不應該閒著,應常懷著祈禱的心態,因為閒著時,魔鬼就會帶你胡思亂想,想負面的事,或擔憂,或害怕,總沒有平安。有時做了決定才後悔,為甚麼當時沒有問問天主?可是,心中常存上主,養成祈禱的好習慣必須假以時日,多實踐才會成功。若祈禱成了習慣,就無須做甚麼準備來進入祈禱,隨時隨地可跟主溝通,跟別人閒談的時候,也可同時跟主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