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我們應該愛

期數
3796
刊登日期
2016.11.18
作者
梁達材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1 月 20 日

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若壹4:19) 

在全部新約中, 愛主愛人兩條誡命是分不開的。若望說:「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兄弟,便是撒謊,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若壹4:20)。

在舊約的啟示中,已略見天主是愛的觀念: 「雅威是慈悲寬仁的天主,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對萬代的人保持仁愛,寬赦過犯、罪行和罪過,但是決不豁免懲罰。」(參閱出廿四6- 7) 耶穌時代,猶太經師所指「愛他人」只是指以色列人,不包括撒瑪黎雅人或羅馬人,因為他們是不潔的、可惡的。

當然耶穌的教導與猶太經師的教導截然不同:既然人都是由天主造成的,就都是兄弟,應彼此相愛如兄弟。聖保祿更具體的指出:由天主父通過天主子所傾注我們心中的聖神,去愛主愛人(羅五5)。

據思高聖經學會有關愛的詮釋:天主的愛是「慈愛」(羅二4),是「憐憫」(鐸三4,5), 是「寬容」,是「忍耐」(羅二4),是「仁慈」(路一50)。

「凡你們願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應該照樣給人做」是愛近人的金科玉律互愛的效果便是耶穌臨現在我們中間(參閱瑪七12)。耶穌在晚餐的訓言中,尤其是在葡萄的比喻內宣講了「基督奧體」的道理:「我是葡萄樹,你們是葡萄枝; 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將結許多的果實」(參閱若十五1-11)。故此保祿說:「我們眾人在基督內都是一個身體,彼此間互為肢體」(參閱羅十二5)。

教宗方濟各在二○一五年發布的《願祢受讚頌》通諭中指出:「解救人的天主與創造宇宙萬物的天主是同一的天主,所牽涉的兩個神聖行動是如此緊密連結而不能分割」(73)。「人生紮根於三個互相緊扣的基本關係,與天主的關係, 與近人的關係以及與大地的關係」(66)。

「如果我們缺乏溫柔、憐憫及關懷的心腸待人,那麼與大自然密切融洽的情懷就不會是真實的」(91)。因此,教宗方濟各認為需要一種宇宙共融的意識:「萬物眾生受造於同一個父親, 由無形的關係聯合在一起並形成一個宇宙家庭。這崇高的共融以神聖、慈愛及謙卑的尊重灌注我們」(89)。

教宗指出:「耶穌在世時與世界建立了非常具體和親切的關係。祂死而復活並享受光榮,以宇宙主宰的權柄臨在於整個受造界。」(100) 

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