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人】慈悲的喜樂

期數
3796
刊登日期
2016.11.18
作者
麥冠達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1 月 20 日

聖神修院是教區慈悲禧年指定的朝聖地之一。跨越慈悲之門不單提醒我們要不斷尋求天主的慈悲,而且讓我們感受到天主給我們滿溢的慈愛,令我們與天主走得更近。對虛心尋求天主的人而言,天主無盡的愛是喜樂的泉源,因為他們堅信在主內便有機會成為更好的人、做得更好和活得更好。細味路加福音「慈父的比喻」(路十五11 — 32 )能給我們對天主的慈悲有更多啟發。

早前, 我就帶領一眾紅磡聖母堂的青年和理工大學天主教同學會的同學到修院朝聖。在微雨中一同在修院祈禱、靜默和分享。朝聖由修院修生為我們導賞作開始,這剛好引發了我們的青年一個個的提問︰教區神父和傳教士有甚麼不同?修生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回應聖召的人生也有起跌嗎?有沒有哪個時刻或事件令你知道天主給你的使命和召叫,尤其是鐸職的召叫⋯⋯。

堆積如山的問題正好反映出青年們有多想知道牧者被召叫的生活是怎樣的。對好些人來說鐸職生活有些神秘(正面的),提問幫助揭開它的神秘。而且,修院不正是培養司鐸的地方嗎?對不少是第一次踏足修院的青年來說,親身到訪令他們更能了解司鐸聖召的生活。

與修生分享後,就是為青年充電的「慈悲之旅」。我們以在聖門默想為開始,穿越聖門後,我們沿著修院特定的路線默想,從聖母身上、耶穌聖心的慈悲經驗天主美善慈愛的訊息。之後我們再走到修院的基石、明陣等地點祈禱。

在明陣祈禱為我們的大學生帶來很深感受。那彎彎曲曲的路上剛好說明我們人生不一定是一條直路,在到達目的地前或會遇到障礙或彎路。放棄嗎?不,相反明陣提醒我們在困苦中要緊記我們的目標,忍耐是出於堅強的信念。之後我們再出發到十架前,十架為青年有甚麼意義呢?這是極有意義的默想。

當然,朝聖不是為在每一站報到,更重要的是朝聖路上所體驗和學習到的事情。在每站聆聽到的天主聖言,站與站之間的歌詠,以及當中的默想和祈禱,是一次與主親密交往的時刻。

「慈悲之旅」後,我們衷心的分享了旅程中的經驗以及它為靈修生活帶來的影響。分享不單讓青年們表達了內心的真正感受︰是的, 參與朝聖本來只是出於責任、習慣或不好意思推辭,但過程中深刻而喜樂的經驗和分享,卻令青年感受到天主的慈悲。穿越聖門時耶穌打開了青年的心,讓青年們也將天主的慈悲與他人分享。

我問︰「當我穿越聖門之後, 我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我的家人、朋友、同學和同事呢?」 如果我們過了聖門卻不打開自己的心,那是很可悲的。耶穌就在慈悲之門旁, 在祂內我們有了聖化自己的希望。最後,我們一起朝拜聖體,祂邀請了我們當傳教士,讓我們一起去成就。

  • 作者聖母聖心會麥冠達神父是聖母堂的助理司鐸,亦是現屆青委委員及理大天主教同學會神師。
  • 本專欄由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的「青委之友」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