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天主教救援服務吳幼仁
(天美社訊)天主教救援服務行政總裁吳幼仁習慣於早上,走進位於巴爾的摩天主教救援服務(Ca t h o l i c Relief Services)總部的小聖堂早禱,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祈禱為她很重要,尤其她需要管理這所美國其中一間最大的慈善機構。
她擔任天主教救援服務行政總裁的五年任期將於二○一六年底屆滿,亦標誌著四十多年的專業生涯行將結束,吳氏曾服務的範圍涵蓋商業學術界,更推展至梵蒂岡和世界上最貧窮的社區。而在不久將來,她可以改變生活方式:學畫、彈琴、跳排排舞、插花和學習西班牙文以便在彌撒頌唱。
談到即將退休,生於香港的她說:「人人都說我一定會感到無聊。」她說: 「但我感覺興奮,他們常說女人期待退休,男人卻只有恐懼。為我而言這卻是重燃心火的機會,並非退休。」
六十二歲的吳幼仁認為退休是豐盛生命的開始: 「在我的生命裡,曾擔當不同的專業身份:教授、行政人員、院長等等……但現在我要卸下這些職銜,進入生命的新階段,擔當更重要的角色, 那就是: 母親、妻子、姊妹、阿姨、朋友和天主的僕人。」
教宗方濟各二○ 一五年曾邀請她幫助發布重要的通諭《願祢受讚頌》,吳氏亦期望能繼續服務其他委員會和為天美社寫專欄,她想「嘗試做自己不擅長的工作」。
行將退休, 吳幼仁正忙於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 回顧一下這個美國主教團轄下從事海外救援與發展機構的挑戰、成就和機遇。服務期間,她見證著同僚在超過一百個國家,服務地球上最貧窮的地方和邊緣社區。
出身商學院院長
吳幼仁說,當她於二○ 一二年接任行政總裁時,並不太認識國際人道救援發展工作。她當時是美國聖母大學門多薩商學院院長,專長為策略規劃、企業和機構管理,但她能透過其所長幫助天主教救援服務制定未來發展和策略方向。她的目標是令到組織運作得更有效率, 有效地向世界傳遞天主教徒所扮演的角色。
她說:「我們要好好地代表教會,需要明白到可以服務天主所指派的這些我們服務的人,是一種榮幸。」機構須撥出足夠的資源去紓解貧困、救助頻密的天災, 例如海地的超級颱風和世界各地因種種原因須遷徙、逃離家園的難民。
任內處理難民潮
在她任內的二○一五年末,歷史上最大的難民潮爆發,根據聯合國難民公署在年尾統計有六千五百三十萬難民,遠高於兩次大戰後難民的數目。一如以往,機構為難民提供日常所需物資、教育和輔導服務。
她說:「世界各種問題都相當嚴重,有限量的資源不足以應付。但只要我們同心合力工作,有辦法和能力去逐一解決。」
她又表示, 處理難民和移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接觸過他們。「他們只在電視上看到相關片段,但那裡其實有不同的故事,有關於移民的故事、有關於恐怖主義的故事,他們卻將故事混雜在一起。」當面對別人不認同組織所作的服務時,她強調「最重要的不是要去標籤這些人」, 而是作出邀請: 「你有興趣去認識他們(難民)嗎?」她認為,鬥爭、互相攻擊和標籤別人從來不是見證福音的方法。
她亦回憶起任內一件令她沮喪的事,就是有人在網誌攻擊天主教救援服務在馬達加斯加供應和派發避孕套,聲稱當地的主教斥責組織違反教會禁止人工避孕的訓導。當時她須會見當地主教、樞機和僱用翻譯員去澄清這些無根據的指控;主教其後亦駁斥這些報導並公開支持組織,但批評仍持續; 在教會內有這些惡意中傷實為她所始料不及,而這些流言蜚語亦間接影響了他們服務等待救援者的能力。
儘管如此, 天主教救援服務建基於基督精神的宗旨從未改變,吳說:「天主教救援服務是履行福音的訓導,耶穌教導我們要為別人服務,特別是牧養那些沒有權勢的、沒有財富的和處於社會邊緣的人。」將於二○ 一七年初接替吳幼仁的卡拉漢(Sean Callahan)亦將秉承這宗旨繼續服務。
吳幼仁退休後, 希望以另一途徑繼續服務,但她指過往於組織所遇到的人與事將令她永誌難忘。她說, 每個人都可以為曾服務一億人而感到欣慰,亦可以常常詢問自己如何去幫助其他未曾接受到幫助的人。「但至少我希望自己能做到一點, 就是要有承擔的勇氣。我亦常勉勵同僚不要害怕承擔責任,因為我們所作的是在侍奉天主、服務他人。只要我們常懷信德,天主一定會帶領我們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