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瑪加利大堂圓滿人生講座
(本報訊)聖瑪加利大堂十一月六日舉辦「圓滿人生,醒悟之旅」講座,學者、神父席間分享各自在工作崗位上活出基督徒信仰。
講座邀請得關俊棠神父、黎天姿博士和郭少棠教授主講,約六十人參與。關俊棠神父表示,職場是讓自己作出貢獻的平台,與教會一起事奉世界。他憶述年少時家境貧困,很著重社會正義,往後明白到家庭對每個人起著重要的影響,遂把重心集中於家庭和婚姻方面,更認為要心靈健康才能得到靈性生命。
關俊棠神父:心靈健康兩重點
關俊棠神父指出,要達到心靈健康有兩個重點:「健康人格基礎」和「天人物我」的連結──前者是要有自知之明;不被罪性所惑,「不是犯規的那種罪,而是很多人不想做人而想做神」;戒貪,當人沒有安全感便會對精神和財富產生佔有慾;及精神療愈。而天人物我的連結就是與天主、親疏建立親密感,人在世必然需要其他生命的扶持;與自己連結時, 則能認識自己,不與自己為敵。「若擁有高薪厚職,是上天的恩賜,也是一個使命⋯⋯因此若不回歸到心靈深處,天主的祝福便會成為咒詛」。
黎天姿博士:勿以工作填補空虛
曾任職投資銀行人力資源主管的黎天姿博士指很多人認為工作就是一切,並以此填補空虛。進入神學院修讀後,她透過靈修回顧上半生,發現當時的工作、不同的人與事,和自己的才能, 正正是為其下半生作預備,都是天主的安排。「只要你願意伸出雙手,就可以得到天主給予的禮物」。
郭少棠教授:
從學術探討基督徒身份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首席學術顧問委員會主席郭少棠教授回顧自己的人生歷程:「年幼時哥哥孤獨離世,令我從波折中找尋到新的方向──返本歸源、返璞歸真。」當時十來歲的他開始透過中華民族的歷史反思,作為中國基督徒能怎樣為民族思考未來。而在二十多年的教學裡,他利用中國文化思想,例如知行合一的理念,思考怎樣以中國基督徒的身份去面對現世生活。
其後他參與社會運動, 並用十年時間作學術研究。他認為「要改變中國這麼大的地方,必須在內地改變,接觸他們才有轉化的可能性」,而他亦把珠海的教學經驗傳到中國其他地區。郭氏表示,作為拓荒者最寶貴的財富是完全信服; 心靈上則需要仁愛和慈悲,看到問題時不是批評打擊,而是要找出共同價值。(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