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談韓風】「下台」聲浪中南韓青年的願景
咚……咚……沉實的鼓聲在光化門廣場響起,為首爾天主教大專聯會的《時局宣言》和「時局彌撒」揭開序幕。學生呼籲總統朴槿惠以道歉和辭職作補贖, 讓社會接受診治,人民重拾希望。
在南韓自十月尾開展的大型民眾運動,表面是由朴槿惠的管治問題所引發,內裡是自六十年代高速發展而來的千瘡百孔。在一味追求經濟發展和增長的情況下,權利、安全、生命等價值被忽略了,同時政府助長財閥企業的坐大和壟斷, 官商勾結嚴重,社會生活中充滿潛規則,結果悲劇和荒謬的事在不斷重演。
在總統密友干政的連串事件中,最轟動學界的,是崔順實行使特權,把女兒送進名校梨花女子大學。在南韓,大學入學率逾七成,競爭之劇烈、讀書壓力之大,以及補習風氣之盛,卻與入學率不足兩成的香港不相伯仲。
每年十一月舉行的大學修學能力試,是學生們的人生大事。大家緊張的,不僅是能否升學, 更是入讀那一所大學。因為這兒存在強烈的門戶之見,企業傾向聘用出身名校的畢業生。雖然自九七亞洲金融危機後,入讀名校等同獲得鐵飯碗(入職大公司)的神話已破滅,大眾似乎仍習以為常。
在近期的示威活動中,到處可見年青的面孔,也有很多是中、大學生自發組織的行動。在十一月五日的集會裡,一位高三學生手持的自製示威牌寫著: 「在這樣的國家,努力讀書都沒有任何希望。」將於同月十七日應考大學試的他, 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將來想當初中老師,他日孩子們問我:『老師,民主是甚麼?』恐怕會很羞愧,所以出來了。」
青年要改變的,何止特權文化!他們要參與發展社會,重塑何謂教育。幾個青年組織聯合發表的聲明寫道:「學校不應是以『名門』之名和等級販賣的場所,不是記成績和把差異合理化的地方,而應該是為學生學習而設的。」就是青年即使成績不夠好,沒有走後門的能力,也可以隨心願學習。這「並非支持只要努力就有生存和成功希望的教育,而是追求任何人都能幸福地學習,同時受尊重的教育,即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
大專聯會神師殷盛齊神父在時局彌撒中提醒,一個朴槿惠下台了,不知何時另一朴槿惠又上場,像世越號的慘劇又重演。基督徒是盼望天主的國來臨,天主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的天國公民,我們真正要對抗的,不純然是眼前的人,而是不公不義、自私、物質主義及冷漠。他勉勵說:「不要停留於憤怒、絕望或自愧。我們要一起邁向正義和平的國度。我們要為著周遭的人們,為著每一個人獲得尊重和珍惜而來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