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與魔鬼共舞

期數
3686
刊登日期
2014.10.10
主曆
主曆 2014 年 10 月 12 日

民主並非只是一個概念,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並孕育出來的東西。這次學生在添馬政府總部的集會體現了高層次的民主──學生進行了長達一星期的罷課,九月二十八日更在金鐘開展被國際媒體稱為「雨傘運動」的大型集會。

集會上,當有人主動要求與學生對話時,集會人士會開始討論,過程中很安靜,沒有高聲呼叫,大家能在和平氣氛下達成共識。

同樣,非暴力並非一個概念,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驗並活出來的東西。是次示威集會也展示出極高層次的非暴力──即使警察施放催淚彈和胡椒噴霧,示威者也沒有以暴力反擊,只是退守到較安全的地方。當學生被捕時,他們沒有反抗,讓警察帶走;被人惡言相向時,他們沒有還擊,只是默默站著或溫和回應。

儘管有人認為他們沒有清晰的領導,但示威者卻發揮了高度的協調能力。當一個人獲指派在某個地點協調活動的時候,其他人會跟從其指揮。也許,香港正在產生一個世代的協調者而不是領袖,箇中意義值得探討。

當添美道警民衝突一觸即發時,「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說,他希望整個行動沒有任何人受傷,認為集會人士的人身安全最重要——和平戰勝一切。這有力地證明出,民主與非暴力不再是概念,而是活於人的心中。

此外,撇除警隊高層的決定,前線警察也顯示高度的非暴力,當被一些示威者辱罵時,他們也只站著不還口。

這些高度發展的非暴力精神,與旺角憤怒的場面形成強烈對比。部分憤怒的人表示,他們對集會人士阻塞街道帶來不便非常不滿。

我們需要問,這些年輕人如何學懂非暴力?假設是從父母與老師身上學來,那麼,吊詭的是那些以暴力襲擊他人者的年齡組別,卻正正與培育教導這群年輕人的父母、老師輩處於相同的年齡群組。故此我們更有理由相信,暴力是來自那些早在佔中籌備階段已繪影繪聲、預測佔中會有暴力情況出現的某些團體。

到底成功應如何衡量?西諺有云:「與魔鬼共舞,魔鬼不會變,會被改變的是你。」但此刻,示威者不是與魔鬼共舞,而是彼此共舞,並互相認識,抒述各自感受到的威脅──他們之所以留守街頭示威,是因為理想中的社會價值觀已被扭曲,自己真正的身份亦正備受威脅,惟有透過參與這場雨傘運動,他們才得到保護和滋養。

如果示威集會能使人心改變,便已算成功;而改變人心所帶來的理想成效,較諸法律或程序上的即時改變,對大眾福祉能產生更深遠影響。

但要提防,最危險的,是躲在你背後跳舞的魔鬼。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