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倪德文神父晉鐸銀禧

期數
3799
刊登日期
2016.12.09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2 月 11 日

「回應聖召是把你自己放在天主的手裡,放下自己的看法,與天主合作」。教區神父倪德文表示,自己晉鐸廿五年來的鐸職生活很奇妙:「這是聖召的寫照,正如我最初問自己:有可能成為神父嗎?當我向主回應後, 祂自然會為我安排往後的路。」

倪德文兒時居住在土瓜灣天光道,家對面正是鄧鏡波學校,「那時我尚未奉教,卻經常會到校內的進教之佑小堂遊玩」。

他自言自己不是一個讀書材料,曾多次重讀中五,故畢業後他選擇工作謀生,也開始尋找信仰,他返回進教之佑小堂接受慕道,並於一九八一年領洗。

原來天主給予他的司鐸聖召在他領洗的一刻已開始── 當天神父給新領洗者一張許諾卡,鼓勵新教徒寫下祈禱意向,「當時我在禮儀中見到忙於分送聖體的神父時,想到:我也可以成為神父嗎?」這樣就成為他日後踏上司鐸的道路。

領洗後他得悉聖神修院舉辦聖召生活營,遂報名參與,時任修院副院長的梁達材神父通知他入營,當他順道查詢入營的準備時,「梁神父竟這樣回覆:『帶你的心來這裡便可以。』」此後他定期每月參與修院的信仰生活營,直至一九八三年, 他加入聖神修院接受司鐸培育。

倪神父形容修生的生活很快樂,當年與他同期共有九位修生,他們經常一起在球場打波、打理院務、清潔房間、除雜草等, 遇上修院維修, 修生又會為牆身和天花上油漆粉刷。另外, 團體生活亦讓他學習到互相包容和接納, 他又笑言在修院的笑料趣事挺多, 記憶猶新的是修院生活第一年, 九個修生擠進一個房間, 「房間一邊是書房、另一處是卧室,晚上的鼻鼾聲此起彼落,很是精采!」

倪德文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日晉鐸,先後在善導之母堂、聖德肋撒堂、聖母無玷之心堂、聖伯多祿堂等堂區擔任副本堂,其間曾到羅馬進修靈修學課程一年。至二○○一年,他被派往聖博德堂任職主任司鐸,並出任多間天主教小學的校監和校董,協助學校行政安排、校內信仰培育等。

倪神父認為,神父在學校能陪伴師生在信仰氛圍下成長,尤其面對突發事故時,信仰的支援能安慰人的心靈需要。

他憶述多年前,他服務的地區發生家庭慘劇──母親與兩女兒同被殺害,受害小女兒正正就讀他服務的學校,大女兒亦是舊生,「事出突然,學校立刻啟動危機處理,我們所有人也很難過和痛心」。

當時,倪神父在校內舉行彌撒悼念死者,並帶領全校為死者禱告,「面對不能改變的事實時,信仰帶來很大的支持」; 藉此事件,他向師生宣講復活與永遠的生命,及生活源於愛的重要,勉勵他們珍惜所有,學習把困難交託給天主,不讓灰暗留在心內。

六年前他開始服務聖方濟堂,至本年十一月一日調任到聖猶達堂擔任本堂,他指每次的委派調動,能凸顯出教區神父的角色:「地方教會是我們的工作和獻身園地,對象是為所有人,正如保祿宗徒所言『為一切人,成為一切』,這便是教區神父的精神。」

長長鬍鬚是倪德文神父的獨有標記, 「這是我在二○○五年到美國度三個月休假(Sabbatical)時開始留起,原意是方便不用剃鬚,返港後卻成為習慣」, 有小朋友見到他會稱他為「耶穌」,「當見到我便記起耶穌,這也不錯」。

回顧鐸職廿五載,他說:「是天主先愛了我,讓我能與他人分享天主的愛,盼望青年也能體驗且願意與祂合作,成為天主愛的工具。」(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