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顯主會伍志芳發願七十周年

期數
3799
刊登日期
2016.12.09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2 月 11 日

本年顯主女修會共有六位修女慶祝發願周年,其中四位已年過九十高齡的修女慶祝發願七十周年,她們亦是修會第一批從內地來港服務的修女。

當中的伍志芳修女回想昔日傳教歷程,「很艱辛,亦很感謝天主的照顧,給我機會在港傳教」。

顯主女修會於一九三六年在中國廣東省韶關創立,後來由於大陸變色,五三年先後有八位修女到香港傳教,該會修女在慈幼會郭怡雅神父的幫助下在港修道,並投入牧民服務。

十九歲便加入修會的伍志芳出生於連州市東陂鎮的公教家庭,由於姑母是傳教士,令她產生修道念頭,「我年幼時跟隨姑媽到鄰村傳教,聽她講道理,當要夜宿時,姑媽便會準備蕃薯給我享用」。

未進入修會前, 伍志芳完成師範課程後曾任教師一年, 一九四三年她到韶關加入顯主女修會接受初學培育,修道期間繼續從事教育工作, 至四六年發願。

一九五三年她從廣州來港修道,五十至六十年代中期,她先後在香港的慈母學校、德雅小學及德雅中學任教聖經和美術科, 至六六年被派到台灣台北華福堂服務,翌年在當地開辦華福幼稚園。七○年伍修女返港後在德雅中學任教聖經,同年在長沙灣基督君王堂服務。往後的時間她主要在多個堂區從事牧民工作, 包括在長沙灣基督君王堂、長洲花地瑪聖母堂、聖博德堂、聖歐爾發堂、聖保祿堂及聖老楞佐堂。

回顧六十年前在港的傳教工作,修女每朝清晨參與彌撒後會到九龍青山道的慈母學校教學, 「每週教授三十多堂,幸好天主保佑,我從不聲沙」,課後她又會協助神父派贈衣服、食油予窮人,直至晚上完成要理講授後才返回修院休息。

來港初期,顯主會修女在郭怡雅神父幫助下在長沙灣天主教墳場旁邊的小屋生活,神父也住在附近,「我教道理的地點在神父房間前的空地,他會在房內聆聽, 留意我的講授是否正確, 幸好他讚揚我的道理不俗」。

伍修女亦很喜歡製作小手工,凡有修女慶祝主保聖人瞻禮,她會送上自己親手繪畫的賀卡;她又時常與內地親友和信徒以書信往來保持聯繫。

認識伍修女的信徒,往往會被她愛唱歌和跳舞的好動個性及燦爛笑容所吸引。她猶記得服務聖老楞佐堂時要在彌撒中分送聖體,其間列隊準備領聖體的信徒竟一直向著她笑, 「我事後提醒教友彌撒中不可以笑,需要尊重聖體,他們卻表示因見到我親切的面容,感到很歡喜」。

伍修女在港多年仍不忘內地的家人和教徒,早年她每月返鄉探親時,會把在港收集的衣物送給內地清貧家庭, 「香港教友待我很好, 他們得悉後會自發捐獻一、兩元,當年的兩元已能買下一擔穀」。而她每次返鄉,臨別時定會與村民一起參與彌撒, 每當誦唱《願你平安》時孩子總會哭泣,「他們不捨得我又要離開」。

修道七十載,伍修女最感激郭怡雅神父無私地支持顯主會。當時修會的修女在港初期生活艱苦,幸得神父為她們提供食宿和工作,讓修會能順利地在港開展傳教事業。

她亦在郭神父身上學會聽命和堅忍──修女昔日須同時兼顧教學和堂區服務,曾因工作繁重向神父提出退下教學職務,郭神父如此回答:「志芳,我們也是走難來到這裡⋯⋯」說完後她禁不住與神父一起哭。神父的話再一次提醒修女在內地時的種種經歷,勉勵她在以後的日子,即使面對不同挑戰,也要懷著對主的信賴和信德面對一切。(詠)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