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 是快樂的開始
忘我,是快樂的開始。
今天早上家舍的工作很忙,義工很少,修女很少,就連阿姨也比平常少,大部分時間就只有我跟女孩在一起,也正正是這原因,沒有其他人在身邊,我跟女孩們玩得特別盡情,玩唱歌跳舞大叫大笑扮鬼臉,玩親嘴抱抱說悄悄話,猶如進入「忘我」境界。可是當修女和阿姨回來後,當其他義工出現在班房後,特別是當被讚賞對工作熱忱對女孩用心的時候,「自我」便立刻自動歸位,快樂指數雖然因著別人的讚賞而上升,快樂的來源卻突然變了質,換來的,是短暫的興奮,是有條件的、不能掌握的快樂。
回想自己最快樂的時刻,往往是如孩子般進入「忘我」:忘我地跟女孩們玩、忘我地狂踩單車、忘我地看書、忘我地看電影、忘我地投入工作、忘我地思考寫作、忘我地畫畫塗鴉、忘我於醉人美景, 忘了時間、忘了環境、忘了別人、忘了自己;忘了自己的同時,也忘了對自己的要求和別人的要求,忘了恐懼失去和期望得到,忘了得失榮辱、勝負賞罰。
可是, 每當工作受重視時、服侍被需要時、分享得到認同時、表現被讚賞時,創意獲誇獎時,自我感覺良好飄飄然的同時,「我」便在不自覺間從「忘我」中出現,開始自高自大,開始留意和介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期望世界的重視、需要、讚賞、認同、獎勵,以為賺得了世界,就賺得到快樂,把本來純粹的快樂拱手相讓,換來了有條件的、掌握在別人手裡的快樂。更甚者,是「自我」強勢回歸後, 焦慮、過敏、好勝、緊張、不甘、嫉妒等負面情緒往往隨之而來,活在患得患失中。「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喪失了自己,或賠上自己,為他有甚麼益處呢?」(路九25 )
在加爾各答服務的這些日子,不但每天活在愛中,也活在讚賞中,初時感覺特別美好,但慢慢喜歡上了,開始期望得到,同時害怕失去。很多時病了累了也頂著回家舍,別人只以為我是工作狂,或者太愛我的女孩見少一天也不能, 其實我是把「自我」看的太大,覺得自己太重要,怕女孩看不見我會失望,又怕沒有熟手的義工會加重修女和阿姨的負擔。有時候,甚至分不清服務是出於純粹的愛,還是期待讚賞;是為了服務有需要的, 還是為了被需要; 是為了認同而活出使命,還是為了被認同; 是為了回應天主的愛而作,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而作。心底裏隱隱感到迷失和內疚,為免陷於讚美的誘惑, 更曾經考慮遠離備受讚美的環境,感謝好友及時提醒,這一切或許是天主的安排,為了逼我面對而非逃避「自我」,為了讓我從「自我」釋放出來, 成就天主創造的原意,回復本來的「真我」。
「自我」善於迷惑人, 逐步令人相信「我」比甚麼都重要,「我」要被世界認同和讚賞,「我」值得擁有世界, 認為只有賺得世界,我才會快樂,其實是掉進了陷阱,不但失落了快樂,還賠上了自己。
「忘我」反而帶人放下世界, 放下「自我」, 忘記自己的利, 忘記自己的好, 回歸童真, 回復「真我」, 活出真謙卑。
忘我的一刻, 就是活在當下的一刻,不為甚麼而作, 甚至不為取悅天主而作。若果我們每時每刻想著如何討好天主,如何能活好每個當下?若果行善是為了求賞怕罰,那跟法利賽假善人有甚麼區別?難怪耶穌說: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所以,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一個小孩, 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瑪十八3—4)小孩子不懂討好天主,他們的天真忘我,他們純粹的快樂,每天喜樂地活出被創造的原形,自然取悅天主。
自我,是快樂的結束;
忘我,是快樂的開始。
互勉之。
作者為天主教教友傳教會成員,現於印度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