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要理講授:子女是愛的恩典(下)
今天, 子女似乎很難預見未來。我在前幾次的要理講授中提到,父親似向後倒退,子女卻不太敢向前邁步。
我們能從天父那裡學會兩代人的相處之道,祂讓我們自由,但從不讓我們孤獨。我們若犯錯,祂會不斷地耐心陪伴,愛絲毫不減。天父對於我們的愛不會退讓, 永遠不會! 祂始終前行, 若無路可進便等候我們,但絕不後退;祂希望子女勇敢,能邁步向前。
對子女而言,他們不應該害怕投身於建設新世界: 他們理應渴望把屬於自己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但不要傲慢行事、不要自負。父母應該肯定子女的價值,子女也應該孝敬父母。
第四誡要求子女——我們都是子女——孝敬父親和母親(出二十12)。這條誡命緊跟在關於欽崇天主的誡命後。它包含了某些神聖的因素、某些源自天主的因素,即所有人相互尊重的根源。聖經中關於第四誡的記載補充:「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地方,延年益壽」。
兩代人關係良好,是真正人性歷史的保障。不孝敬父母的社會,不會被尊崇; 若不孝敬父母,自己也不會受尊敬!這個社會注定要充滿枯燥乏味和貪婪的青年。而一個吝嗇於生育子女的社會,不喜愛膝下有子女,把孩子視為擔憂、重擔及危機的社會,相當消沉。
讓我們想想歐洲社會: 它們都是消沉的社會,因為它們不想要子女, 沒有子女,出生率不足百分之一。為甚麼?讓我們每個人反省並回答這個問題。慷慨接納子女的家庭若被視負擔,那就有些事不對頭了!
生兒育女就必須負起責任,正如教宗保祿六世的《人類生命》通諭所教導那樣。然而,子女眾多不應被視為不負責任;拒絕生兒育女才是自私。生命使人恢復青春, 生育子女使人有活力,變得富饒,而非貧瘠! 子女在家中學會承擔責任, 在共苦中成熟,從自己的天賦得到賞識中成長。友愛喜悅的經驗可以鼓勵我們尊重和照顧父母,他們堪當獲子女感恩。
你們在座許多人都有子女,而且我們眾人都是子女。讓我們靜默一分鐘,讓我們每個人在心中思念自己的子女,若他有子女的話, 請在靜默中思念;也要思念自己的父母,為生命的恩賜感謝天主。那些有子女的人應在靜默中思念他們,而我們應思念自己的父母。
願上主降福我們的父母, 降福你們的子女! 耶穌,永恆的聖子,歷史中的人子,求你幫助我們,好能夠重新散發這身為子女的樸實卻偉大的人性經驗。在人類的繁衍中有來自天主本身的奧跡,眾生命愈加富饒的奧跡。我們應該重新發現這奧跡,對抗偏見,並藉著信仰以圓滿的喜悅活出來。我告訴你們:當我走在你們中間,看到父親或母親舉起他們的孩子請求降福時,我多麼高興; 這舉止種近乎神聖。謝謝你們這樣做!
• 梵蒂岡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