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神奇虎爸

期數
3801
刊登日期
2016.12.23
作者
王慧慈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2 月 25 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班和六名子女住在偏遠森林,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並在家教授各種知識和野外求生技能,妻子則正在醫院接受治療。一天,他得悉妻子自殺身亡,傷心不已。班帶同子女出席葬禮,並在禮儀中指出有關安排違反妻子遺願,遭岳丈趕走。岳丈一直不認同班教育孩子的方法,趁機提出爭取外孫們的撫養權⋯⋯ 

影片花了很長篇幅,描述男主角一家人的生活:居於野外,家裡沒有電視或電話,物質生活簡樸,子女縱使在家接受教育,卻通曉政治、哲學、物理、音樂及多國語言,從不吃快餐食物, 體格健康強壯,自衛術了得,卻不懂得名牌服飾和潮流,在普羅大眾眼中頗為「另類」,導演藉此突顯他們跟主流思想不協調、不容易被人接納,但表現絕不遜色。

班採取開放坦誠的態度教導子女,不論是母親逝世的真相還是性教育,毫不掩飾說出,妹妹夏柏卻不認同,要求他送子女入學,多接觸外界事物,班不同意,更即時要求就讀中學的外甥介紹人民享有的權力,對方啞口無言,相反,班的八歲女兒卻說得頭頭是道,非常諷刺。

事實上,如何教育下一代的確是一個熱門話題,香港有不少父母擔心子女的將來,強調要「贏在起跑線」,甚至要「贏在射精前」,希望子女學業成績優異之餘,音樂、運動及其他方面亦有卓越的成就。這些虎媽媽虎爸爸為了加強子女的競爭力,不斷催迫他們學習不同的科目範疇,將孩子們的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走向極端。教育的真正意義到底是甚麼?

電影始終是一種藝術創作,內容往往較現實生活誇張,以加強戲劇效果,因此男主角(班)某些行為顯得「不合情理」甚至違法,特別是將偷竊食物的行為美化成「解放大企業的產物」,令孩子們建立錯誤的價值觀。不過,他跟子女的關係確實較妹妹優勝,例如一家人一起看書和演奏音樂,親密愉快,反觀妹妹一家人鮮有家庭活動,即使一起用膳,孩子們只顧低頭凝視手機屏幕,對身邊近在咫尺的親人卻視而不見,欠缺交流溝通。

天主教社會訓導亦指出,家庭對個人非常重要:人在家庭裡出生和成長,發展自己的個性潛能,取得真與善的啟蒙觀念,學習愛人和被愛的意義(《教會社會訓練彙編》第212條);父母是教育子女的最先負責人,要為子女創立一個家,溫柔、寬恕、尊敬、忠實和無私的服務便是家規。父母要給子女樹立良好榜樣,能夠在子女面前承認自己的過錯,便能夠更有效引導和糾正自己的子女。(《天主教教理》第2223條) 

討論問題: 

1. 你對於劇中男主角教育子女的方法有甚麼看 法?嘗試分析箇中的好與壞。

2. 你和父母的關係如何? 

3. 你和父母通常一起做甚麼? 

4. 你認為父母了解你的興趣和想法嗎?為甚麼? 

5. 你與兄弟姊妹的感情如何? 

參考資料

《教會社會訓練彙編》

www.vatican.va/roman_curia/pontifical_ councils/justpeace/documents/rc_pc_justpeace_doc_20060526_compendio-dott-soc_zh.pdf 

《天主教教理》

www.vatican.va/chinese/ccc_zh.ht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