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被遺忘的難民

期數
3802
刊登日期
2016.12.30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1 月 01 日

(天亞社訊)正當難民危機的浪潮繼續成為國際頭條新聞時,東南亞國家各自面對支持和保護成千上萬難民及尋求庇護者的挑戰。

該區域的人繼續逃離衝突和政治迫害,並以不同程度的成功或失敗力圖建立新家園。對於某些國家,難民的數量勢不可擋。

天亞社的記者探索了難民在伊斯蘭武裝組織和棉蘭老島政府軍之間不斷持續的戰鬥而面臨著遷移的現狀。近期,在蘇祿省的戰鬥已使約兩萬人流離失所,但這只是東南亞難民人口的冰山一角。

從菲律賓逃亡至馬來西亞東部的人數,是個未知數── 估計達數以十萬計。在那裡, 非法入境並無法數算者生活在大海的一個淺灘處,他們是東南亞被遺忘的最新難民團體,在長達數十年的衝突中,生存於社會邊緣,並且是這報導的焦點。

然而,他們只是一個地區的最新團體,在該地區住了許許多多逃離家鄉的難民,許多人處於無國籍狀況下,教育和合適的健康服務都受到限制,那些都超出了援助機構所能提供的範圍。

聯合國難民署的報告指出, 在泰國, 逾五十六萬人處於無國籍狀態,他們或是難民與尋求庇護者,或是處於像難民一樣的境遇中, 其中也包括了少數巴基斯坦、敘利亞、中國和伊拉克的基督徒。

而絕大多數人來自緬甸,在過去幾十年中, 因那裡一連串的衝突,已見數以十萬計的人逃亡。約十萬人生活在泰緬邊境的九個難民營中。據聯合國難民署的資料,他們主要是克倫邦、克耶族、緬甸族和孟族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在緬甸東南部衝突期間,他們逃離家鄉後最早到達那裡並被安置在難民營中。

克耶族難民委員會主席紹(Mahn Saw)說, 在泰國的難民之未來仍不確定,有人希望在第三國重新安家,而有的希望重返緬甸。

紹告訴天亞社:「我們認為現在並不是期待大批難民重返緬甸的恰當時候,因為還沒有執行在全國範圍內── 不同少數民族與政府軍之間交戰──的停火。」

他告訴天亞社:「我們未見真正的改變落實,儘管在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下的新政府的國會,其高層已有了改變。」

迄今,只有六十八位克倫邦與緬甸族的難民,通過緬甸與泰國政府的共同努力協調,已自願重返緬甸。

在此期間,在緬甸西部的若開邦內,宗教間的張力,已使幾十萬羅興亞伊斯蘭教徒逃亡至泰國、孟加拉國,及更遠處。

尋求庇護的羅興亞人面對可能的傷害不斷升高,已為他們掀開了相當大的危險。數千人已死在冒險之旅的小船上。去年,在泰緬邊境發現了多個販賣人口的難民營和幾十個的萬人塚,在那裡不知其數的羅興亞人被扣押,人口販子── 有時候與有關當局勾結── 從親屬處勒索贖金或販賣他們。

在馬來西亞,至少有廿四萬六千難民或像難民一樣狀況的人。像泰國一樣,絕大多數難民來自緬甸。同樣地,像泰國一樣,馬來西亞並不是保護難民與無國籍者的國際公約的當事國── 令難民特別容易受傷害。聯合國注意到,沒有法律途徑,許多難民和尋求庇護者「被迫進入非正規行業,使他們承受風險,其中包括被剝削和受騷擾,並限制了他們獲取起碼的基本服務」。

孟加拉也承擔了緬甸的一些動盪不安。聯合國最新的報告稱,該國有逾廿三萬難民或生活在像難民一樣處境中的人,那是充滿了衝突的一個數字。去年,聯合國報導:在科克斯巴扎爾的漁港,住在正式難民營之外未登記的難民約有三十至五十萬。

面對大量的難民,該地區很少國家願意展示較大的領導能力。在大部份接納難民的國家內, 難民遭誹謗,為他們提供很少的支持和鼓勵,或逼迫他們離開。

隨著全球的關注更多地聚焦於其他地方── 特別是最近在歐洲的現狀── 難民組織正努力填補鴻溝。聯合國難民署只能使用近一億四千萬美元中的三成二來運作本年度的東南亞難民規劃之所需。

同時,對於那些尋求庇護的人,其需要也是清楚與直接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