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呂以諾製作聖像

期數
3667
刊登日期
2014.05.30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6 月 01 日

師呂以諾把福建祖家的技藝帶出中國,為香港和海外的教會團體製作過不少聖像。他說石頭仿如擁有生命,配合精細的手工便能夠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聖像,喚起教徒對基督和聖人的崇敬。

本地不少聖堂會訂造獨一無二的聖像,呂以諾曾為好些堂區設計並雕製石像,包括最近的薄扶林聖安多尼堂聖母像,其他作品包括德望學校的十四苦路和九龍灣聖若瑟堂的聖像等。

「有些物料是『死』的, 石頭卻有生命。」他最近對本報說,大理石製建築及石像具備獨特魅力,令人肅然起敬;他同時亦會因地制宜採用不同天然物料如木材。他說自己其一得意作品是德望學校的苦路:「石頭具備滄桑感,同時突出苦路的『苦』。」

呂氏八年前透過一位天主教徒建築學者穿針引線,為菲律賓的修會團體製造一尊聖像,在香港第一間服務的教會團體則是安貧小姊妹會的上水聖若瑟安老院,近年他亦協助進行院內工程。

他說為聖堂度身訂造聖像,從設計到交付需時約三個月。他認為雖然電腦製作較快, 但手製作品表達了信仰團體的期望,「每個作品更是獨一無二」。

呂以諾監督聖像製作,手工由福建師傅負責。「人手雕刻難度甚高,行行出狀元,部份師傅的作品更可達天價,如同意大利也有雕塑藝術。」他說:「福建的雕刻由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這就是傳統。」

呂以諾說,中國傳統石像的浮雕技術為基督宗教聖像賦予另一種神韻。他指聖像最困難的工序是點睛,而中式石雕比西方石雕更注重眼睛,瞳孔和眼白的比例務求像真,這些都來自中國傳統的雕塑藝術技巧,整體外觀則結合西方的形象:「因為眼睛是靈魂之窗,我會要求技師先用鉛筆勾劃眼形,確保妥當才開始雕刻。」

他說中國人和西方人的體形比例也不同,每部份比例都需要重新調校。

他說為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福傳小堂的聖母像製作石製背景,無心插柳之下為嚴肅的石頭帶出了柔和效果:「我們的行規是由一位師傅雕製每件作品到底,讓他們保存自己的手工⋯⋯這作品卻破格結合兩位不同長處的師傳的技術,一位精於造形,另一位精於帶出柔軟質感。」

談到家鄉福建省廈門,他說當地昔日是基督教傳教士的傳教點,故此上一輩都皈依基督新教。

他說獲修道人委託製作聖像的過程中,不時跟他們分享信仰與藝術,影響到自己早年到聖母領報堂慕道,於二○一一年領洗入教。

他以勞工主保聖若瑟為聖名,以這位匠人作楷模,學習他「盡人事,聽天命」,善用受造物。「專業人士與堂區合作, 要尊敬神父,但同時也不妨直諫。」他說。

 

「我到教堂祈禱不會特別求甚麼,只求聰明和身體健康, 讓我遇到困難時可克服。」他強調信仰藝術作品是要與天主一起做好,從信仰得到匠人的智慧。(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