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活】陪伴耶穌

期數
3803
刊登日期
2017.01.06
作者
沈茂光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1 月 08 日

以前入聖堂祈禱,總留在最後一行,像路加福音第十八章的稅吏。修女卻教導我,要跪在最前面,靠近聖體櫃,陪伴耶穌。

上次去以色列朝聖,神父安排了明供聖體, 令我喜出望外!這晚朝拜聖體,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了。因為幾天前才去過革責瑪尼園,在那些千年的橄欖樹之間,默想耶穌山園祈禱的情景。耶穌的汗水滴在這地上,不知有沒有滋養這些橄欖樹,卻肯定養育了我。現在看見聖體,感覺耶穌坐在祭台上,和我多麼親近,彷彿聽見耶穌說:「我的心靈憂悶得要死,你們留在這裡同我一起醒寤吧!」(瑪廿六38) 

朝拜明供聖體敬禮早在十四至十五世紀已存在於教會,並且曾經有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很多修會和隱修院都持續朝拜明供聖體。可惜,這現象在二十世紀逐漸消失。在二零零三年,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重新強調,朝拜聖體是感恩祭的延續。除了聖事之外,朝拜明供聖體,是最鍾悅天主,對我們最有益的敬禮。能夠與耶穌共處,像祂所愛的門徒一樣,靠在祂的懷裡,並感受到祂心中對我們無窮的愛,是多麼幸福的事!既然現代基督徒的首要是祈禱, 那麼,在至聖聖體之前,我們就更能與耶穌做心靈上的交談、安靜地朝拜祂、衷心地愛祂了。(活於感恩祭的教會25) 

不過,只有信德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以愛德行事的信德(迦五6)。陪伴聖體之後, 我們可有陪伴身邊最小的兄弟?教宗方濟各提醒我們,要向生活於社會最邊緣的人士開放心懷, 不可無動於衷。我們要張開眼睛,看到世界的不幸。我們要走到他們當中,支持他們。(慈悲面容15)朝拜聖體,不是生活中的裝飾品,必須導致新的生活。我們必須省察自己,不斷悔改。

耶穌,我多少次不能醒寤,忽略了身邊最小的兄弟姊妹的需要,也忽略了祢,而祢卻每次都寬恕了我。我每天都念:「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可是,我寬恕別人,哪有祢寬恕我那麼多!但願在我經驗到祢的寬恕之後,以愛還愛,更關心身邊的人。

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罷!(路十八13) 

•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證書課程」學生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