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在野】不怕表錯情

期數
3805
刊登日期
2017.01.20
作者
李達修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1 月 22 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常年期第三主日 【為基督徒合一祈禱】甲年讀經

讀經一:依八 23 ﹣ 九 3
答   唱:詠 27
讀經二:格前一 10 ﹣ 13,17
福   音:瑪四 12 ﹣ 23 

 

加入教會,做基督徒,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當然,那份光榮不只是得享會籍,取其優惠,無限使用,自動續期,豁免年費等等之著數。教會沒有發會員卡,我們也不用每次確認身分,才能符合資格祈禱,才獲得機會參與禮儀;亦沒有積分卡,以累積次數及換取恩寵。

我們更不用擔憂由於會員衆多,因而難以有機會個別接近天主,單獨與祂約見。恕用世俗的口吻形容,因為雖然教會的服務員質素參差,但終究我們每一位教友都是尊貴會員,都會尊享天主特別的關注。天主亦會不論身分地位,按照我們每人的獨特狀況,為我們的永遠幸福,向我們發送個別的神聖邀請。此懇切之神聖召喚,簡稱之為聖召。

常年期的甲年是瑪竇年。瑪竇褔音的對象首先是當時皈依的猶太人。既然天主要召叫祂的選民重訂新盟約,因此瑪竇褔音的寫作風格,亦採取以色列民較為慣常的形式,幫助他們接受。除了如同其他三部福音一樣,皆說明耶穌就是基督(受傅者),就是默西亞之外,瑪竇福音尤其側重於強調耶穌的宣講,與及祂所傳授之新約法律;無論其行動舉止,以至整個人的風範態度,都突顯祂的超然地位。以祂為師,跟祂學習,接受祂的訓誨和效法祂的榜樣,是通往天國的道路。

因此,經過第一至四章之敘述,指出耶穌的來歷,介紹我們認識祂以後,瑪竇褔音接著在第四章下半段記載,耶穌選擇從納匝肋退到加里肋亞地區,以那一帶作為其教授場所,繼而沿著湖邊收徒,建立學員班底。耶穌在祂開展宣講生活的同時,也開始召叫門徒跟隨祂。教會亦以此聖召事件,作為我們常年期信仰生活重要的第一課。 

加入教會 嘗過如沐春風? 

聖召有如甚麼?「如收割時的歡樂,又如分享戰利品時旳愉快」,聖召的經驗亦似「粉碎了所負的重軛、折斷了肩上的橫木,摧毀了壓迫者的短棍。」(依九2b ,3)生命在沒有察覺到聖召之前,猶如在幽暗之中。一旦被經過的基督耶穌召喚,放下一切跟隨祂,便有如「看見了一道皓光,光輝已射在那寄居在漆黑之地的人們身上」一樣。(依九1) 

這種「如沐春風」的經驗,有否在我們加入教會,成為基督徒的時候嘗過?再者,我們獻身修道的一群又可有自從回應主的召喚後,經常生活在其中,體驗著自由和輕鬆?還是相反地,我們感到信仰及修道生活,沉重如同重軛與橫木,無奈得好像時常於短棍下屈服? 

是天主選錯人嗎?還是自己當初表錯情(會錯意)?在人的經驗來說,與主耶穌的邂逅從來都是不經意的。我們都在過日常生活,當中大部分都是平凡日子。生活的常規, 就如天天在湖邊撒網與補網,沒有期待甚麼驚喜。可是耶穌偏偏在某年某天, 忽然走過, 淡淡地說: 「來! 跟隨我。」(瑪四19 a ) 

原來耶穌早就認識我們,且注意著我們。不只注意我們,更喜歡我們,選中了我們。祂選取門徒,絕對不是隨機式的亂點。我們雖然都是普通人,但在祂眼裡卻都是特選者;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在受造於天主之下,都各自有其特質及特恩。

我們在祂心中皆是可造之材。是漁夫,便「成為漁人的漁夫」(瑪四19 b );是商人,便成為獲利於天的商人;是廚子,便成為共融饗宴的廚子⋯⋯不是我們有甚麼特別,而是天主的召叫真夠特別。天主的心意是我們在每人獨特的聖召中, 都成為真正的自己。那正是讓天父老懷安慰之事,是祂心目中所成的大器。因此我們不用質疑天主,亦不需質疑自己。

不妨跟耶穌的首四位宗徒學習一下。西滿和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這兩對兄弟都示範了,回應耶穌的召請,答允作祂的門徒之首要行動,以表一片誠意和決心,就是「放下」。放下漁網漁船,即工作與專才;放下父親,即人性的關係。放下慣常,放下自我,放下一切,放下生命! 

放下 找著 再拾回

不先放下,便不會找著,再拾回。跟隨基督就是參與祂死而復活的奧蹟;放下再拾回的,是一樣又不一樣的生命,是超然的生命。這份生命的超越,在主內的成全,從有一顆向基督學習的心開始。在祂門下,不像現代社會機構的方式,在課堂上介紹技巧及理論,而是最傳統的師徒制:學習與耶穌一起生活,對師傅的言行舉止觀察入微,從中領略祂光明磊落之為人,謙謙君子之作風,以身作則彰顯正義和仁愛之真理。

初為門徒,必然充滿憧憬。既患得患失,又充滿熱情。帶著仍然稚嫩的理想,夾雜不同的動機,是正常現象。主耶穌清楚所選的門徒,需要時間歷練成長。祂的宗徒們亦是在天主的恩寵下,於體驗和反省中,領略如何長遠永續地,作基督門徒之藝術。比如:緊貼追隨耶穌,效法祂的精神,並對衪深度信任;誠懇地與祂分享生活點滴,包括欣慰與困難;謙虛坦承自己的不足與過錯,虛心接受師傅的肯定及勉勵、糾正及寬恕;不爭寵不爭先,卻因同屬於基督,而同心同德;(格前一10 )時常回想恩師的教導指引,感銘於心;不放棄自己、不對自己絕望,更「對天主的仁慈總不失望。」(聖本篤會規四74 )

走在耶穌的後面,望著祂的背影,開始被祂公開生活的舉動嚇呆,因為親眼目睹祂「走遍了全加里肋亞,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宣講天國的福音,治好民間各種疾病,各種災殃。」(瑪四23 )如此不禁對祂產生敬畏之心,仰慕之情。我的師傅好厲害,祂究竟是誰?祂還要作甚麼大事? 

本文作者李達修神父為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隱修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