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與聖母(上)

期數
3663
刊登日期
2014.05.02
作者
區華勝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5 月 04 日

去年五月十二日母親節, 香港聖樂團在文化中心全場演出了十首不同作曲家的「聖母經」和巴赫D大調的「讚主頌」,可想當場的氣氛是完全圍繞著聖母的。事後一位資深執事很詫異地對我說:「想不到基督教徒也恭敬聖母!」我明白他的發問, 但一散場則各自分飛,沒有時間多給他解釋。

香港聖樂團的成員多是基督徒,且由於地緣關係,其中不少是聖公會信徒。而聖公會與天主教會是同源的,這也反映在對聖母的敬禮方面。即使在改教多年後的今天,許多英國的教堂、尤其是主教座堂仍保留有Lady Chapel;英國是最先被奉獻給聖母的國家 (十一世紀),有「聖母嫁妝」(The Dowry of Mary)的美譽。試看一下英國的史地書籍,就會發現不少主教座堂、教堂及男女修道院是獻給聖母(以聖母命名)的:Hereford, Lichfield, Sherborne, Crediton, Glastonbury, Selsey,Shaftesbury, Romsey 是其中一些例子(香港銅鑼灣那座美輪美奐中式的聖馬利亞堂是屬聖公會的)。而 Walsingham 自十一、十二世紀起已是聖母的朝聖地(俗稱「英格蘭的納匝肋」,又自十九、二十世紀起再為天主教及聖公會共用之聖地)。加爾默羅聖母聖衣會第六任總會長英國聖人 Simon Stock 相傳於一二五一年七月十六日在劍僑附近獲聖母顯現,保證凡佩帶聖母聖衣(肩巾 Scapular)的教友可以得救,並於去世後最近的一個週六脫離煉獄(所謂「週六大赦」)。

英國現在所處之地原稱不列顛,島上的不列顛居民屬凱爾特人。公元一至四世紀,大部份不列顛由羅馬人統治﹔期間,基督的教會已開始建立。到了第五世紀,北歐的日耳曼族侵入不列顛,建立了數個部落小國,把凱爾特人趕到西部邊隀的康沃爾及威爾斯。日耳曼族中勢力最強的是盎格魯. 撒克遜人,畢竟是他們把其他部落王國統一了,而不列顛也因他們而改了「英格蘭」之名。

日耳曼族曾是蠻人及外教人。自六世紀末、七世紀初,基督教會的傳教士分兩路進入英格蘭:南路由羅馬派聖奧思定率卅九位本篤會士入駐坎特伯雷(Canterbury)﹔北路由聖 Aidan 率愛爾蘭隱修士入駐 Lindisfarne。傳教的過程雖有起伏,但可喜和令人驚訝的是,用了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英格蘭已全部歸主,教會已茁壯成長,羽翼豐滿。她不但能派出一批批傑出的傳教士到同受蠻族蹂躪過的歐陸宣教(如號稱「弗里西蘭使徒」的聖 Willibrord 和號稱「日耳曼使徒」的聖波尼法斯),而且也能創作出自己的神學、禮儀、經文、藝術、詩歌和文化(著名學者如聖師比德、查理大帝的顧問阿爾昆和 Aldhelm 院長主教),對後來普世教會的發展貢獻良多。這裡,我們只談談有關聖母的敬禮。近代學人 R. Woolf 率直地說:「在西歐諸國中,英國是發起多種敬禮聖母形式的國家之一。」

英史稱諾曼第人威廉公爵於一〇六六年征服英格蘭前的那段時期為盎格魯. 撒克遜期。那時, 英格蘭教會已慶祝六個聖母的節日(沒有另位聖者享有如此殊榮)—— 即取潔( 今稱獻主, 二月二日)、聖母領報(今稱預報救主誕生,三月廿五日)、蒙召升天(八月十五日)、聖母誕辰(九月八日)、獻聖母於聖殿(十一月廿一日)及聖母無玷始胎(十二月八日)。這些節日各有自己的發展和歷史, 固不在話下。它們不源自英格蘭,而是源自較早的羅馬和拜占庭教會。此外,它們也不是一下子被引進英格蘭來的﹔大體說來,在七五〇至九〇〇年間,上述前四個節日已可證明確實存在,且通行全境﹔後兩個節日則是於一〇三〇年首先被温切斯特(Winchester)的本篤會士從東方教會引進的, 稍後傳於肯特布里及埃克塞特(Exeter)的修會團體中。至此,西方教會還沒有這兩個節日。可見盎格魯.撒克遜的隱修士們如何對聖母情有獨鍾, 又他們是把兩個重要聖母節日引入西方教會的大功臣。

(待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