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在野】己所欲 施於人

期數
3809
刊登日期
2017.02.17
作者
李達修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2 月 19 日 常年期第七主日

常年期第七主日(甲年讀經) 

讀經一:肋十九 1 ﹣ 2,17 ﹣ 18
答   唱:詠 103
讀經二:格前三 16﹣ 23
福   音:瑪五 38 ﹣ 48  


 

 

在主耶穌的生命教育裡,有關愛的課題, 除了在若望福音中記載,祂於受難前夕之「臨別贈言」外,大大小小愛的宣言,在四部福音皆處處可尋;其中當然包括瑪竇福音第五章「山中聖訓」這一段。

耶穌從沒有表現出空降式的權威,也沒在唱高調理論,而且從來都很「貼地」。祂是個親民的實踐哲學家。為祂而言, 愛是通往天國之必經道路。於是祂用很多日常生活的比喻和例證,使我們更容易明白愛的動機、深度和成果。這正是祂取了人性為我們的好處;他懂得從感同身受之中,想出更能使我們明白,和更能打動我們的方式說明道理。祂又知道哪處為我們帶來更大的挑戰,從中激勵我們邁向超越。

如果人生朝向之目的地乃天國,而這個屬於神界的天國, 其入口不難找著,其實也處於人間每一角落,那麼愛就是那本通行證,立時讓我們入境。如果真福八端是天國的音階,愛便是天國的主旋律。愛亦是「成聖」之主調。「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肋十九2)耶穌以「成全」來形容成聖,(瑪五48 )因為完全地成為天主所創造的自己,就是神聖的模樣。成聖與成全皆是進入天國的方式,通過愛之真道,修煉成為自己,達致圓滿境界,也就是聖了。

因此耶穌循循善誘,勉勵門徒們更上一層樓。反正徘徊在天國門外,反覆於愛與恨之間,忐忑於寬恕與報復之間,倒不如跨過門檻,步入更完全的愛,在那領域中奔馳! 

旨在勸勉 不要以暴易暴

「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瑪五39 )連許多非基督徒都記得這聖經金句。雖然其中一些人會拿它當笑話,但是這樣正好顯出了耶穌這句話之吊詭性:乍聽起來似乎很荒謬,但實在藏著真理的內涵。當然這不是指令, 叫我們只照字面意思去做。耶穌旨在勸勉,不要以暴易暴,否則只會讓仇恨蔓延。

可是有人會問:「這樣算不算怯懦?算不算向強權低頭妥協?是否因此而出賣真理?」分別就在於動機。為了私意及私利,寧願偷生於邪惡勢力之下,與出自基督徒的價值觀,表現一份真心誠意的愛,是兩碼子的事。為了愛,人不單會吃虧, 還可能會被曲解及誤會、受中傷及惡意批評,甚至被控告、受苦辱、遭人白眼。然而愛仍會讓人心安理得,因為沒有分裂自己,亦沒有出賣屬於大愛的真理。

論語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衞靈公第十五》耶穌在「山中聖訓」有關愛的教導,使人聯想到中國儒家智慧中,這項黃金法則。這裡有四種情況可以考慮:如果「己所欲,勿施於人」,那顯然是自私和貪婪。倘若「己所不欲,施於人」呢?除了亦是自我中心之外,連自己都很清楚那是令人抗拒的東西,仍讓對方承受,可謂損人不利己。

愛:尊重對方的自由

那麼「己所欲,施於人」又如何?多年前曾在一篇文章中讀過一個意見,作者認為那樣也不好。自己所好未必乃別人所喜,故此是脅人勑厚之所為。的確,我們必須非常小心謹慎, 避免把自己的準則強套於他人身上,並以愛德之名,操縱對方。愛必然接受對方的獨特,並尊重對方的自由。

不過,止步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似乎不只是我們信仰那位天主,所願意去愛之程度。雖然為軟弱的人而言, 已經不容易時常做到那樣,但是我們難道還聽不出耶穌的意思嗎?不作敗壞和虧心之事,只做到不是不愛。它屬於君子行為,且具有同理心。然而正是這份同理心驅使我們,跨進再一步,用無私及利他之心,以和平回應暴力,以包容回應排斥, 以寬恕回應報復,以仁愛回應仇恨;這就是耶穌的提醒。

祂沒有強人所難,要迫我們做一些不可能的事。人本來受造就被賦予和平、包容、寬恕及仁愛之潛能。暴力、排斥、報復和仇恨,只是未把那些寶貴的潛能發展與發揮,而引發的反效果而已。況且,人還有一樣最珍貴的寶貝,便是自由意志。因此人有選擇權,不必被綑綁於「以牙還牙」、「有仇不報非君子」這類無甚真理基礎的觀念與態度之中。

當下情緒反應是自然,隨著行為回應卻是選擇。耶穌更進一步解釋,我們的選擇範圍,甚至可以有多廣濶。「祂(在天之父)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五45 )人同樣可以選擇去不選擇性地愛不同的人。

自己希望得到愛,亦將經驗到的愛分施,與人分享。相信愛就是一切受造物「所欲」之最終對象。既然「己所欲,施於人」,無分彼此,施與仁愛,便人人得其所欲。耶穌願意把我們從舊約精神提升起來,突破局限,拓展深度,使我們能愛得有創意,而又不浮誇。要愛一切的人,也可以很平實簡單;第一種方式,便是為對方祈禱。

還是不得不向鮑善能神父(Fr. Brosnan, SJ)致敬。「己所欲,施於人」這句話是從他口中聽來的。這位中五班主任, 少年基督生活團神師,必定穿著配有中式鈕扣的特製耶穌會會衣。那時對梵二精神和福傳本地化還不懂,因此看不出他的心意。他坐在椅子上,中氣十足卻又帶著溫柔的語氣,用純正廣東話講出這道理來,腳趾頭還會一直活潑地郁動著。這端道理為當時的我,就像把世界拉濶了一大截,猶如展現出新的一大片藍天白雲。原來人的胸襟還可以這樣的!愛的世界還有多大? 

• 本文作者李達修神父為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隱修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