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澤文風】世界很大——記泰澤行

期數
3811
刊登日期
2017.03.03
作者
吳穎妍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3 月 05 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世界很大,各地風土人情皆有其獨特之處,網上百科全書、谷歌均可助我們了解各地歷史、建築、習慣等,然而要了解人民生活、流行文化等,做到零距離接觸,學效方東昇四處奔走,前往泰澤,也是一個好選擇。

於二○ 一三年暑假有幸獲邀前往泰澤三個月作義工,為香港教友來說,對於泰澤的印象比較停留於一種祈禱方式。我們懷著興奮又忐忑的心情出發,到了泰澤一切都很新奇,要在三個月內和八十多位來自六大洲的女孩相處,確不是易事,既由於文化不同,又因為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 

因著上主之名和耶穌基督之愛,經過磨合和互相尊重,終能與大家敞開心扉,愉快交流。

我們常常在每日三次祈禱之間,或空閒時,或夜靜時坐在一起,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泰澤生活簡樸,除了祈禱和聊天,可以做的其實不多)。在這三個月內,受著不同的文化衝擊,很大程度上顛覆了我的世界觀。

歐美青年人對於我們在婚前都傾向與父母同住一事感到十分驚訝,他們傾向於成年後立刻搬離父母家,又或父母會叫他們快點搬走。

在「給家用」(給生活費予父母)這事情上,他們普遍的回應是父母可以料理自己退休後的生活, 政府亦有補助政策,還得付家用嗎?父母也沒有這個概念。

有一次談及有關男朋友這話題,一位印度女生表示,她已因父母之命跟一位見了幾面的男子訂了婚,我們問她本來有沒有男朋友, 她說有很多,我們不禁傻了眼,然後發現她說的是男性朋友,因為在她生命中是不會出現男朋友的,她更問及另一名德國女生,她與她的男朋友是否處於同一社會階層(印度仍然盛行種姓制度),那名德國女生聽罷有點愕然,然後說在德國沒有這回事。

以上兩例可能是因為文化背景使然,亦有著社會環境等因素。

二○一五年, 我再次前往泰澤,遇到新知舊雨,其中一位印象深刻的是一名烏克蘭女生,那年發生了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事件, 問到她的感受,和事件後續,發現那時候戰爭仍然繼續,只是日復日的衝突新聞價值不高,從新聞上下架了。

烏克蘭國內,青年人和老人各有立場,有部份老一輩對蘇聯仍念念不忘,她告訴我,某程度上是因為老一輩在蘇聯時代都是年輕有活力有希望的小伙子,自然就會將蘇聯(現俄羅斯)和希望劃上等號, 對吞併行為沒有太大排斥。對我而言,亦有助了解香港現況,年青人或可從此多作思考。

再遇到了一名俄羅斯人,她表示那一年不止烏克蘭人,其他歐洲各國的人也對俄羅斯人不友善,她也無奈地說:「我不是普京。」

不過當我看到烏克蘭女生和俄羅斯女生因文化和語言相近而更為親近,且不受國家問題相阻而和平共處,令我深切地體驗到天主的愛無分國家種族。

世界仍然很大。

「泰澤同鄉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