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被犧牲的交換條件
香港回歸後第五屆政府即將產生。可是,民主發展卻是寸步難移。經過了二十年,行政長官的選舉仍然只是由以政商界為主的一千二百名選委產生。一如其他大部份界別,勞工界的六十席,是以職工會為單位,即只有工會可投票而工會會員卻沒有投票權;加上,行政長官選委選舉採用全票制,以勞工界六十席為例,一個投票的工會就有六十張選票數目,由得票最高的六十名候選人當選。由於建制派陣營正是擁有最多職工會作為屬會的工會組織,因此, 廣大勞工階層, 即三百多萬打工仔女,並沒有選票。並且,在這每票必爭的選舉過程中,基層已至社會大眾所關注的標準工時、全民退保、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及強積金對沖等議題,都不獲關注之餘,參選人為免失去商界的票數,這些議題更可能淪為被犧牲的交換條件。
立法標準工時
香港是全球最長工時的城市。梁振英於五年前參選時曾承諾關注工時超長的情況,當選後他成立了標準工時委員會,該委員會成立了將近四年,提出了沒有標準工時的工時政策建議(合約工時),由僱傭雙方於合約內訂明工作時數及超時工作補償額(如有),此有利商界的建議甫出,換來該委員會內勞工界代表一致杯葛的結果。參選人中除了胡國興是唯一一位支持立法標準工時的參選人(雖然他所提出標準工時是每週四十八或五十小時,與世界各地已立法區域的水平相距甚遠)外, 曾俊華的政綱中顯示他同意有利商界的合約工時, 至於其他參選人包括林鄭月娥,更未有就此表達立場。根據本會去年向二千多位教友進行「工時對教友家庭及信仰生活影響的問卷調查」顯示,受訪者的每週工時平均數及中位數分別達四十八點五小時及四十八小時。逾四分一人每週工時達五十二小時或以上。八成二人同意工時應受到限制,當中逾九成同意政府應立法標準工時。在新一任行政長官的「選舉」中,小圈子選舉令參選人根本不用關注勞工階層在工時過長的現況下,對於社會以至家庭的影響。
全民退休保障
雖然民間社會愈來愈關注老年人的退休保障問題, 尤其是貧窮長者及節衣縮食的中產長者的苦況,也更了解帶有標籤的扶貧措施,具體未能為老人帶來一個有尊嚴的晚年。因此,愈來愈多人支持免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堂區關社支援小組亦曾於去年發起聯署行動,支持建設一個能夠達致防貧效果、並能夠惠及全民的退休保障制度,共收集了四千一百七十八個包括神父、執事、不同教會團體及教友的聯署支持。再一次,由於行政長官不用向基層交代,特首參選人中,沒有一位在政綱中表達對解決上述問題的決心。
對於行政長官選舉, 大部份的香港市民均沒有提名權及投票權, 我們距離真正的民主相距甚遠。但作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的信德令我們永不放棄希望,雖然特首不是大眾所選出來的,但基督徒仍然可以在民間社會的參與上、爭取民主的路途上,以祈禱及實際行動,繼續在我們的本位上善盡義務,不輕言放棄。天主教教理第2235條論及公權力的義務:「凡執行權力的人,應視為一種服務。『誰願意在你們中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瑪二十26 )。筆者希望下屆行政長官具備明智分辨能力與及足夠的勇氣,在涉及大眾公益的事務上,向建立更合乎人性尊嚴的社會邁進。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