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節目首談中梵關係 嘉賓言論被質疑玩弄言辭

期數
3812
刊登日期
2017.03.10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3 月 12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 天亞社訊) 中國國營機構《中國中央電視台》( 央視) 在英語清談節目中,首次討論中梵關係。

前身為央視外語國際頻道的「中國環球電視網」二月廿六日播出英語節目「與楊銳對話」(Dialogue with Yang Rui),時間正值本周中國與梵蒂岡在北京舉行的最新一輪談判前夕。

曾在二○一六年訪問教宗方濟各的意大利記者郗士(Francesco Sisci)擔任這個節目的兩位嘉賓之一。他在節目中兩次強調任命中國主教的協議。

這位人民大學研究員說:「據我所知,目前雙方之間已有一份實際的協議。事實上,除幾位主教外,雙方承認大約一百二十位在中國的主教。」

他續說,教宗擁有「對主教的宗教權, 但不是政治權」, 這是有「區別和細緻的分界線」的。他說: 「在這裡我們有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有協議的基礎, 中梵之間有積極的妥協。」

「因此,理論上,沒有任何衝突。實踐上或許有不少問題,但這是通往正常化之路。」

然而,有香港天主教徒評論員質疑郗士在節目上表達的樂觀,認為他只是在玩弄言辭。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教莫哲暐對天亞社說:「主教任命權和整個主教遴選程序從來都是教宗的宗教權,不涉及甚麼政治權。」

這位教友又指, 郗士並無分清楚宗教權和政治權, 「因此難以理解他說現在疑似的協議, 教宗擁有對主教的宗教權, 是一種妥協」。

莫哲暐說:「如果他所謂『政治權』是指不直接參與政府事務,那是必然的, 全世界的天主教會也不會直接參與政府事務,教會不會執政。即使在波蘭,現在的教會也只能以公民社會一員去影響政府施政。」

「因此郗士以此聲稱教廷將會『妥協』是按兩權之間的分界,是玩弄言辭、文過飾非。」

接觸觀眾有限  節目流於表面

卅一分鐘的節目只有三份之一的時間討論主教任命、台灣外交等中梵議題, 其餘內容則涉獵中國宗教現況,例如極端伊斯蘭份子和農村宗教信仰。

這個節目原本安排在二月十六日播出,但最終不知何故被抽起押後至廿六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室研究員王美秀教授認為,把中梵關係和主教任命的議題帶到央視是「正面的事情」。

她對天亞社說:「宗教話題進入主流媒體報道或討論,有利於宗教脫敏。」

然而, 王美秀續說: 「可惜節目談論話題廣泛, 沒有就中梵關係、主教任命和國內天主教會與政府的關係展開深入探討,是個遺憾。」

她指出英語節目的觀眾只是國內外懂英文的人。「如果這個節目用中文做, 並且在中文頻道向全國觀眾播放,其意義會遠遠超過英文節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