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天主教回應福音派的競爭
巴西仍是全球最大的天主教國家,聖母聖衣主教座堂為當地聖安德肋教區的中心生色不少。其黃金色調和雄偉的殖民地建築,喚起巴西教會的力量。
然而,正如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和調查顯示,天主教會的影響正在崩潰。據對上一個由DataFolha研究所在去年十二月底發表的調查結果,相對於二○一○年的六成四和一九七○年的九成多,只有半數巴西人自認為天主教徒。
在聖安德肋教區,二○一五年獲教宗方濟各任命的奇波利尼主教(Pedro Carlos Cipollini)決心要正面解決這問題。因此,隨著教宗提倡一個必須「走出自我」的教會後,他在去年十二月發起了一個聚焦於傳揚福音並影響深遠的教區會議。
司鐸、修會團體成員、活躍於牧靈職務或信徒團體者,以及堂區教友們,在這一年間將被問及他們對堂區生活的看法。
他們將接受訪問關於所遇到的困難和應落實的可能改變。按照為這次教區會議選定的格言,這一切旨在實現「走向每個人的傳教夢想」。
聖安德肋教區副主教內里神父(Joel Nery)說:「一個傳教的教會, 取決於其全體成員的力量和參與。」
該教區教友的百分比在去年下降到四成六。正如在巴西大城市的郊區經常發生的,很多人轉投福音派和五旬節派教會。
教區居民中, 福音派佔約百分之卅三(百分之廿七屬五旬節教會,百分之八屬傳統基督教會)。根據DataFohla的調查,全國的平均數為百分之廿九。
這些統計數據由教區委託聖卡伊塔諾市立大學進行,是為期四個月的質性和量化研究的結果。
研究結果將成為堂區反省的基礎,並揭示了天主教會人口流失成因的重要因素。
該大學的萊安德羅.普雷亞羅(Leandro Prearo)解釋:「主要的批評是教會接待時所流露的距離感和缺乏溫情,以及神父們所說的,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現實缺乏相關性。」
他也觀察到,在該區較貧窮的階層裡,「福音派教徒比天主教徒多很多」。
另一有趣的信息,是天主教徒不及福音派般勤於敬禮。在該教區,每週至少參與一次彌撒的教友只有三成半,而福音派教徒則有七成六。
內里神父說:「我們須承認這罪過。」
伯多祿主教說:「過度的神職主義和官僚使我們的福音宣講淪為儀式,並往往沒有考慮現實。這是我們的過錯……。」儘管如此,他坦言對研究結果感到驚訝。
他指出:「我們的教會是坐無虛席的!」
面對福音派教會的重大動作,他予以正視:「雖然有三成半人是福音派,單是在我們教區,他們分散在一百四十五個宗派。相比之下,天主教會仍然強大。」
主教說:「但是,我的關注點不在於教友的流失,而是傳揚福音的道路。」
「我們必須考慮如何改變我們的語言,使之適應這新時代、科技和世俗化的趨勢。也許正因為我們的信息不清晰,所以被批評為『遙遠』和『冷冰冰』。」
每個堂區在其反思的結尾,將提出十個命題,在今年十一月十五日舉行的總結會議中,再從中選定「教區會議三項優先」。最終文件將於一八年提交。
伯多祿主教說,這行動得到巴西主教團的「熱烈歡迎」。
其他教區也像在聖保羅教省的聖安德肋教區般發起了反省,剛為二○一六至一九年制定了一個「教區傳福音計劃」。
• 來源:《十字架報國際版》,天亞社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