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雞年說雞
不知為何, 雞年令我想起很多與「雞」有關的事情。
自小已有一個疑問, 究竟生肖中的「雞」是指公雞還是母雞? 或是指小雞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 也許三者也可以。那麼, 我便由「小雞」講起。我們時常會以「小學雞」來形容那些真正就讀於小學的學生, 又或者是指那些行為思想幼稚的大人, 又或者我們會形容一些非常簡單的事情為「小學雞嘢」。總之, 小雞給人的印象是簡單、可愛、幼稚、天真等。
另外, 我也想起在小時候常玩的一個集體遊戲—「麻鷹捉雞仔」。雖然遊戲名稱中並沒有提及過, 但是, 其實「母雞」才是整個遊戲中的關鍵主角。母雞天生負有生蛋、孵蛋並保護小雞的天性。母雞會不惜一切, 甚至甘願受傷至死, 去維護小雞的安全。母雞給人的印象是慈愛、勇敢、犧牲、忍耐等。
最後要提的是「公雞」, 若我們住在鄉村, 每天早上總會聽到天然的叫醒服務。農民不需要電子鬧鐘, 也不需要電話響鬧裝置, 而能每天準時起床落田工作。公雞每天日出時便會啼叫, 提醒人不要偷懶, 要努力工作。公雞給人的印象是克盡己職, 勤勞準時, 強壯有力。
三種雞, 各 有千秋, 都可以成為我們今年學習的好榜樣。
在福音裡, 我特別想起那隻外表與一般公雞無異的雞。牠在耶穌被捕後, 受審時, 大聲啼叫。牠如常在日出時啼叫, 不過, 牠的叫聲不單把當時的人從睡夢中喚醒, 更把三次親口否認耶穌的伯多祿從黑暗中拯救出來。公雞的叫聲仿似一個大錘子, 重重的敲打伯多祿扭曲的心靈, 讓他看到耶穌的眼神, 痛定思痛, 重新反思自己與耶穌的關係。
三年前經哥哥安德肋的介紹, 伯多祿與耶穌相遇, 他立即放棄自己最擅長的打魚工作, 成為漁人的漁夫, 一心跟隨耶穌。( 參若一3 5 — 4 2 及瑪四1 8 — 2 0 ) 在他心底裡只想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 靠耶穌的名氣, 取得一官半職, 可以生活無憂。只可惜, 眼見自己的師父竟然捲入官非, 甚至可能會性命不保, 於是選擇了背叛恩師, 寧願做忤逆之子, 也不想死於非命。( 參路廿二5 4 — 6 0 )
公雞的叫聲, 喚回了伯多祿的記憶: 「今天雞啼之前, 你要三次不認我。」( 路廿二6 1 ) 他後悔痛哭, 想起自己的罪過, 悽慘地哭起來。相信他一直期待可以有機會親口向耶穌道歉, 並表示自己的忠誠。
最終, 伯多祿得嚐所願, 而且成為了宗徒之長, 教會的第一任教宗, 因為他親身經驗過甚麼是罪過得赦免的喜樂。
本欄作者: 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黃潄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