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婦女節國際會議:婦女乃締造和平力量
( 綜合天美社╱ 本報訊)一個由公教婦女與耶穌會合辦的國際會議上,與會者強調婦女在衝突與苦難中並不只是受害者,也是推動和平的力量。
推動婦女參與教會的團體「信仰的呼聲」(Voice of Faith)聯同耶穌會難民服務社,於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在梵蒂岡舉行年度會議,約一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婦女倡議工作者、婦女領袖及修道人等與會。
耶穌會總會長蘇薩神父(Arturo Sosa)於開幕演講指出,在當前政治及社會氣候欠佳之際,兩性更需要通力合作。他表示,在中非洲、南蘇丹、哥倫比亞等處於衝突的國家,社會尤其需要讓婦女擔當領導工作。面對這些衝突,他鼓勵眾人不要放棄締造和平的希望。
蘇薩神父肯定婦女締造和平的工作,他舉例說,利比里亞女總統愛倫(Ellen. J. Sirleaf)使該國從戰爭中邁向和平與修和,這任務非一般男士能夠完成。
談到婦女在教會內參與,神父說,雖然教宗方濟各認同婦女應進一步參與教會的決策過程,但她們仍未能充份發揮,為教會服務時仍會遇阻滯,「我們需要努力去建立有深度的婦女神學。」。
耶穌會總會長:應發展婦女神學
來自美國的「修女社會服務」執行總監金寶修女(Simone Campbell)在討論環節上指出,和平與社會正義的工作尤其需要婦女的臨在,又稱許教宗方濟各透過實際行動鼓勵婦女去實踐社會訓導。
她舉例指《願祢受讚頌》通諭讓信徒學會去關心受苦的一群,了解到邊緣人士和整個地球的困境是來自人類的剝削行動。
金寶修女亦鼓勵婦女主動分享她們所聽聞的故事, 把當中的得著與人分享,以達到彼此培育的目標。
耶穌會《America》雜誌網站報導指出,來自印度孟買的教徒人權律師依溺斯(Flavia Agnes)於會上鼓勵與會者當面對不公義事情時需要有勇氣,無懼置身於問題中。依溺斯在印度幫助婦女逃離家暴等暴力威脅。
此外,會議邀請多位婦女領袖演講,其中包括盧旺達大屠殺倖存者米雷爾醫生(Mirelle Twaygira),她一九九四年逃離當地後到北京學醫,目前在非洲馬拉維服務難民;來自敘利亞的修女亦分享她們在歐洲照顧難民同鄉的經驗。
而於三八婦女節當天, 教宗在主持公開活動時指出,婦女具備以不同的眼光了解世界的能力,使人能以更有創意、耐心和溫柔的心去感受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