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 例餐 定頹餐?

期數
3818
刊登日期
2017.04.21
作者
李曉彤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4 月 23 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

在德國,很多公司機構都會為員工提供午膳。為我們這些要每天帶飯的香港打工仔,簡直是一大喜訊。 

別以為提供午膳只是一個飯盒或一些特定的兩餸飯,在德國很多公司都會擁有自己的廚藝部(Speisen und Trinken Versorgung),而我工作的醫院也不例外。廚藝部通常有一位資深的主廚牽頭決定餐單,下有廚師、副廚、助理等等。從購買食材到定下餐單、烹飪技巧,廚餘的運用這一切都由這個部門去處理。

走進醫院的廚藝部,看到如球場般大的廚房,極度衛生的工作環境以及仔細的煮食安排,霎時體會到主廚對工作的那份熱誠和肯定。廚藝部也聘請一些有學習障礙的青年,導師帶領他們每天在廚房工作,教導他們餐飲服務的技巧,希望他們能早日融入社會。

主廚告訴我, 部門員工有過百人,每天需要準備九百份餐,除了醫院內的數百位病人,還有員工餐廳,以及鎮內中小學的一切膳食。廚藝部通常是星期一至五辦公;至於週末,廚藝部職員會先安排食物,讓留在醫院的病人和員工也能享受美食。

別以為廚藝部每天的餐單都是例餐,原來病人住院首天會收到一份餐單,上面有不同餐飲喜好供病人選擇, 包括素食、肉食、炸、煎,還有些特別定製餐,gluten free,latocese free, Fluid,Püree等等。廚藝部收到病人的餐單後,會再按當天的食材,調配出令病人胃口大開的醫院餐。

那麼員工呢?原來在德國,選擇是常識。即使在員工餐廳,我們每天都有不同餐飲可供選擇。廚藝部仔細製作,大時大節更推出特別餸菜,這份對員工溫飽的認真,實在令我非常敬佩。

食得飽固然重要,但令我最欣賞的也是餐後的安排。在我生活的這小鎮,區內各家各户可以把廚餘運送給醫院廚藝部,他們會聯同鄰近的鎮,商討如何循環處理每月收集好的廚餘,包括運送給鄰近農場或工場繼續加工。這種方法既可持續經濟發展,又可增加就業機會,真值得香港學習。

我還得悉,最近醫院正討論應否增加給伊斯蘭教徒享用的專餐(Halal)。為這座超過一百年的天主教醫院,無疑是一大考驗! 

順帶一提德語趣事。英文的主廚稱「Chef」,但在德文的「Chef」是老闆的意思。很多時候看見廚師大人, 會不自禁稱呼他為「Chef」,然後他會風趣地告訴我, 「I c h b i n ein Küchenchef, nicht Chef!」(我是廚師而不是你老細) 

寄自德國埃森作者為香港青年,現於埃森教區交流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