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擬建水壩供電中國 教徒憂環境受損促取消
(天亞社訊)中國為緬甸進行的密松水壩興建計劃一直存在爭議,對於中緬之間就解決爭議達成協議的前景,克欽邦的地方天主教領袖都表示審慎樂觀。
多項報導指出,在緬甸總統廷覺(Htin Kyaw)前往中國展開首次國事訪問期間,預計他會與中方討論到取消這項計劃,以換取中國在緬甸海岸興建深港口的機會、或額外的玉石採礦特許權。
這項耗資卅六億美元的工程於二○○八年展開,但受到抗議並引起外界廣泛關注計劃所涉及的環保與居民遷徙問題之後,軍方支持的總統登盛(Thein Sein)政府於一一年九月暫停水壩的興建。這個議題成為觸動兩國關係的一根主要的刺,因為中國大力鼓吹重新展開工程。
密支那教區杜當主教(Daw Tang)預料,廷覺於四月六日在中國展開六日訪問期間,水壩問題會被擺上談判桌。
杜當主教向天亞社表示:「不過,我認為中國更加有興趣在緬甸西岸的皎漂興建深水港的計劃,而不是密松水壩項目。」
中國已經看中孟加拉灣皎漂這個深水港一段時間。該處是中國的天然氣及石油透過管道輸送到雲南的一個主要入口,預計輸送工作在五月開始。
仰光政治分析員楊妙登(Yan Myo Thein)表示, 密松水壩與其他發展計劃會被納入廷覺訪問的議事程式中,但是不大可能有最終決定。
他指出, 最終決定最大可能會於五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峰會期間作出。「一帶一路」的構思是透過無數基礎設施項目,將中國與中東、俄羅斯和歐洲其他地區聯繫起來。
楊妙登向天亞社說: 「就中國支持緬甸的發展項目而論,這方面確實需要透明度,而政府及國會的行動需要符合國際標準及問責性。」
水壩項目或淹沒村莊
在基督徒佔大多數的克欽人民當中,這座水壩計劃極之不受歡迎,因為如果這計劃在靠近河流的重要交滙處展開,有多達一百條的鄉村將會被掩浸。密松在緬甸文是「河流滙合」的意思。
在二○ 一○ 年被迫從坦菲村搬到新建的昂米爾塔徙置村的教友慈光( J a Hkawng)表示,她正注視廷覺在中國的訪問,等待他此行可能達致的成果。
慈光指出: 「我們希望緬甸政府會聽取人民的聲音。」
這會是世界第十五大的水力發電堤壩;可以產生六十億瓦特的電力,超過緬甸目前整體電網供電量。不過,儘管緬甸長期電力供應短缺,該發電站所生產的大部份電力都會由中國使用。很多責任都落在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的肩膊上, 她一直反對水壩計劃, 並將會出席「一路一帶」峰會。在一六年八月, 她設立一個二十人委員會, 評估該計劃造成的社會及環境影響,預計報告將於今年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