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願祢受讚頌

期數
3822
刊登日期
2017.05.19
作者
葉定國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5 月 21 日 復活期第六主日

在剛過去的四旬期內,我有機會到長沙灣區探訪教友長者。該區有私人屋苑、公營房屋、舊式唐樓,以及私營安老院等。我最先探訪的是一位居住在私人屋苑的長者,他的居住條件不錯;但我留意到他家裡的冷暖氣機正開著,同時卻打開門窗讓空氣流入。於是我好奇地問老伯為甚麼這樣做,他奇妙地笑說:這是「三溫暖」。他認為全日開著冷暖氣的感覺很舒服,同時也是一種養生的方法,既可以對身體起到抽濕的功效,又可以使血氣運行。至於電費, 則由子女繳付,毋須憂慮。之後,我到區內劏房探望另一位獨居長者,情況卻恰好相反。他居住在一百五十呎的房子裡,只有一扇窗及一把沒有開動的風扇,屋內的空氣並不流通。老伯向我說:「幾十年來我便是這樣簡簡單單地生活,如無必要也不會開動風扇,因為吹風扇或冷氣,很容易引致風濕病發作。此外, 更可節省能源。」這兩位老人家大相逕庭的生活小節,喚醒了我對簡樸生活和環保節約的關注。

今年是教宗方濟各《願袮受讚頌》通諭發布兩周年,文件讓我們反思天主創造及其恩賜的感恩之情,以及欣賞萬物彼此相互的關係。教宗在《願袮受讚頌》通諭提出最核心的問題:「我們想給子孫和正在成長的孩子一個怎樣的世界?」「究竟我們生存於世上有何意義?地球需要我們為它做甚麼?」 (通諭# 160 )教宗補充說:「我們留給子孫的,可能是一堆廢墟,一片荒涼及穢物如山。」(通諭# 161 )聖經教導我們有責任去愛護環境,並履行大地管理員的職責,正如經上記載:「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創一28 ) 人按照造物主的旨意和計劃,與祂建立良好的關係; 「大地和其中的萬物,屬於上主,世界和其間的居民,屬於上主。」(詠廿四1)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教會在亞洲》宗座勸諭說明:「造物主的意願是:人對待自然不應該像個無情的剝削者,而應是個明智而負責任的管理者。」(勸諭# 41 ) 

在《願袮受讚頌》通諭第一章,列出我們的共同家園出了很多問題,包括環境污染、氣候變化、飲用水短缺、生物消失等生態危機。教宗呼籲我們要聆聽受糟蹋的地球,和被遺棄的受造物所發出的呻吟。因為我們都在消費潮流下生活,處於貪婪和自私的心態,只顧享樂和浪費資源,濫用造物主給我們的自由,忘記自己作為大地管理員的身份和召叫;最終是他人受苦或造成周遭環境的惡化,更破壞與天主的和諧關係。

基督徒要成為大地的好管家,便要培養綠色心靈去度簡樸的生活。教宗方濟各在《願袮受讚頌》通諭第六章,建議基督徒從個人皈依、環境教育、生態靈修、公民愛心、神學等領域去學習關愛我們共同的家園。教宗亦認為家庭是一個培育綠色心靈的好地方,「在家裡,我們首先學習如何愛護和尊重生命,我們被教導如何恰當使用物件,維持秩序和清潔,尊重本地的生態系統,並愛惜一切受造物。」(通諭# 213 )總括來說,基督徒要身體力行,在生活模式上作出皈依和內心的改變,以感恩之心讚頌天主的創造工程,以及欣賞萬物相互共存的關係,努力與天主、人、大自然修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