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命之籽》 重溫來華傳教士的見證(二)

期數
3822
刊登日期
2017.05.19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5 月 21 日 復活期第六主日

香港天主教真理學會新出版、由宗座外方傳教會柯毅霖與萬籟寂兩位神父編輯的《生命之籽—— 為主耶穌及中國獻出生命的人》(公教進行社有售),敍述的是十九世紀末來華傳教士的時代背景和遭遇。蒙公教真理學會與兩位神父編輯的准許,現輯錄書中文章以嚮讀者——編者

 

1941年河南:社會及政治狀況

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是一個分裂的國家,同時陷於中日戰爭。1936年12月,國軍和共軍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事實上,日軍於1932 年在東北成立傀儡政權,由1937年7月開始,首先攻陷北平,接着是整個河北省、江蘇沿海地區(包括國民政府首都南京),隨後南下攻陷上海、香港和廣州。國民政府被迫移駐四川重慶(1938年),日軍則在南京成立通敵政府。

至於內陸方面,日軍由河北開始,佔領河南北境的主要城市,以及開封及周邊地區。

事實上,在河南北境,日軍戰機在接近1937 年底開始發動空襲,並於翌年2月16日,在沒有發生流血的情況下,佔領所有分府,然後進入衞輝市。這些分府包括漳德(今安陽市)、武安、滑縣、林縣等地,是當時的傳教地區。然而,幸好天主教傳教士沒有遇到很大的麻煩;難民也在他們的宿舍得到庇護── 在衞輝有三千人,在滑縣有五千人── 後來也能重返家園。不過,農村的情況非常混亂,隨處可見士兵、土匪和盜賊的凌虐和罪行。

1938年5月22日,隨著空襲和轟炸,日軍對開封的威脅開始成為事實。國民政府的警察和士兵紛紛逃走,首批日軍於6月6日進城。開封經歷了三天的洗劫之後,譚維新(Noè Tacconi)主教從日軍當局取得教會產業的保護令:生活隨之恢復平靜。日軍在沒有發生嚴重事故的情況下,也佔領開封周邊的所有地區。他們在較大的市鎮駐軍,至於小鎮和鄉村,則只派出考察隊,而且不會在那裡定居下來;他們曾三度到訪丁村。

為了阻止大量日軍南移,中國當局決定要使黃河決堤,於是在6月13至14日的夜間炸毀位於河南省中牟市以北一段長達二百米的堤壩。

黃河決堤引發的水災使河南中部至安徽一帶變成一個約五十公里的澤國,巨浪沖走數以千計的村莊,開封宗座代牧區超過一半的廣大面積被黃泥水覆蓋。這次水災成功阻止日軍向河南北境及東境等地區進發。

因此,開封傳教區因水災和不同的政治勢力而分為幾部份:其西面地區屬國民政府管轄, 其東北地區則被日軍控制。至於中部受水災影響的地區,可算是三不管地帶,先到者先佔領;不過,很快被佔領的地方,亦很快被放棄。日軍、國軍、共軍、土匪、私人狙擊兵,不斷輪流佔領那地區。日軍在佔領沿海地區之際,內陸的軍事邊境地區進行游擊戰,由特別的軍事單位直接控制。甚至在較早前,在這些地區,數以百計的縣城記錄了共軍與非常規國軍(經常有一些無法無天的人加入)進行的一些活動。各種士兵,以及各非法幫派的成員,由於裝備不足和待遇很差, 如果真的有薪酬,也要給所有人分配,所以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要得到食物、金錢,甚至可找到的貴重物品。因此,他們準備搶劫任何人,掠奪任何地方,以獲得他們所想的一切。平民百姓不斷生活在噩夢裡,不僅是交戰雙方經常進行空襲,也包括這些凌辱。

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與開封代牧區中國籍司鐸一起工作的外國傳教士,都是意大利籍。意大利與中國國民政府之間的關係本來是積極的,但隨著意大利與德國及日本於1940年9月組成「三國同盟」,並於1941年7月5日承認南京的親日政府,雙方關係變得難以處理。其後,中國甚至向意大利宣戰(1941年9月9日),而有關宣言直至意大利於1943年9月8 日向盟軍作出無條件投降才終止。

因此,意大利籍傳教士經常發覺自己牽涉這些政治轉變當中;根據他們工作的地方和政治轉變,他們變成不同對手的朋友或敵人。他們不但要應付國軍、共黨武裝小隊(他們已佔領傳教區的部份區域)、日本侵略者,尤其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方,也要應付為數不少的武裝匪幫永無休息的突襲。如此局勢使傳教士的活動和行動很容易受人誤會,尤其由於人們(中國人)敵視意大利籍傳教士,因為他們是戰爭敵人;但日軍也同樣不信任他們,因為他們為中國人服務和愛中國人;照顧戰爭難民和水災災民;發放主要從美國天主教福利會取得的資助。因此,他們的行動和活動是非常不安全的,而且在某些情況下, 連性命也處於危險。

這樣的境況持續差不多八年。

在河南省,於1941年下半年至1943年的首幾個月裡,八位天主教領導人物遇害,包括六位意大利傳教士:衞輝宗座代牧區的裴振源(Cesare Mencattini)神父在滑縣與衞輝之間的淇門被殺(1941年7月12日);開封代牧區署理主教畢德昌(Antonio Barosi)蒙席與趙國修(Mario Zanardi)、蔡澤民(Bruno Zanella)、勞樂業(Gerolamo Lazzaroni)等三位神父在丁村遇害(1941年11月19日)。同一代牧區的吳啟昌(Carlo Osnaghi)神父與他的助手在野雞岡被殺(1942年2月2日),而中國籍司鐸李綱培則在東漳附近遇害(1943年3月8日)。

天主教會把上述各人的名字加入其他在中日戰爭期間的遇害者名單,包括:一位主教、三十八位外籍傳教士、二十七位中國籍司鐸、九位修女,還未把平信徒計算在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