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命之籽》 重溫來華傳教士的見證(三)

期數
3824
刊登日期
2017.06.02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6 月 04 日 五旬節主日

香港天主教真理學會新出版、由宗座外方傳教會柯毅霖與萬籟寂兩位神父編輯的《生命之籽—— 為主耶穌及中國獻出生命的人》(公教進行社有售),敍述的是十九世紀末來華傳教士的時代背景和遭遇。蒙公教真理學會與兩位神父編輯的准許,現輯錄書中文章以嚮讀者——編者


在丁村殉道(1941年11月19日)(註) 

這是1941年11月19日,秋天的星期三下午。北風帶來寒冷的空氣。在丁村,雖然天色灰暗, 卻充滿節日的氣氛。畢德昌蒙席在這裏進行牧民探訪。所有基督徒盡力使整條村──即使在艱難時期──看起來相稱於這隆重場合。對他們來說,首次有這樣的牧民探訪。

丁村的本堂蔡澤民神父,堅持畢蒙席親臨施行堅振聖事。鄰近村落的堅振候選人與親戚朋友齊集丁村。到了星期二,隨着人們從各方來到, 並設法安頓下來,到處人聲鼎沸。至於那些住得太偏遠,以及那些要經過被黃河水災淹沒的地區的教友,署理主教會由蔡澤民、勞樂業及趙國修三位神父陪同,在星期三下午探訪他們。

堅振禮儀在早上完成後,畢蒙席會見傳道員、領堅振者和他們的親友。然後,眾人去吃午飯。下午一時,一名軍官帶同十名士兵進入傳教士的宿舍。軍官命令屋裏的中國籍基督徒出去後,把門關上,並下令一隊荷槍實彈的衞兵看守。整個丁村實施宵禁。

陽霖(Gaetano Pollio)神父(1947年出任開封總主教)在他的日記首幾頁裏,描述當時發生的事,然後把一份更詳細的報告,呈交宗座外方傳教會總會長巴明善(Lorenzo Balconi)主教。我們可從這份報告,得知兇案的詳情。

「正當畢蒙席與三位神父,在愉快和滿意的氣氛中享用簡單午餐之際,在下午一時,一名長官帶同超過十名兵士進入宿舍,把所有基督徒趕走,然後關閉大門,並派幾名荷槍實彈的衞兵看守。同時,丁村的街道上都有武裝衞兵駐守,禁止人們走動。

在宿舍的長官和士兵找蔡神父,蔡神父便立即前去見他們。士兵裝作要問他一些問題,領他到飯廳對面的房間。幾乎在同一時間,士兵叫勞樂業神父,帶他入祭衣房,留他在那裏,並在門口把守。然後,長官同一些士兵直接進入飯廳。畢蒙席友善地跟他們打招呼,但士兵們在長官示意後,把畢蒙席和趙神父二人的手腳捆綁起來。

長官問負責端菜的僕人韓玉昆: 「你是誰?」僕人答說:「我是署理主教蒙席的僕人, 我跟他一起來的。」長官繼續說:「你們從哪裏來?」僕人說:「開封。」「這裏沒有你的事, 不要說話,也別動!」那時候,趙神父呼叫畢蒙席和僕人的名字……同時,他們聽到蔡神父呼喊。士兵很快把被捆綁着的畢蒙席和趙神父拖進聖堂裏,把他們抛在地上,用廢紙塞住他們的口和耳。僕人韓玉昆證實,畢蒙席和趙神父雖然被綁住,口也被塞住,但他們交換了一個手勢。這是最後的彼此赦罪嗎?就在那一刻,士兵們蒙住僕人的眼睛,帶他到看門人的房間裏,他再不能看到之後所發生的事。

可是,上主容許另一人目睹整件事情的其他細節:這人就是蔡神父和勞神父的炊事員。當士兵把署理主教和趙神父綁起來並拖出去的時候, 他剛在廚房裏。由於他非常害怕,於是躲在廚房附近的角落,用稻草和木柴作掩護。這名僕人可提供其他一些珍貴的細節。

士兵把畢蒙席和趙神父帶到聖堂後,就是蔡神父殉道。士兵們領蔡神父出離房間,從幾個大器皿取熱水和油,灌進他的口裏。僕人證實蔡神父死前曾用外語呼喊幾次,他數度喊叫自己沒有武器,也沒有金錢,並大聲呼喊畢蒙席和趙神父的名字,但沒有回應。陰鬱的沉默。

士兵把熱水和油灌入他的口裏幾遍後,把他已沒反應的身體留在庭院裏……躲在角落的炊事員,看見他們粗暴地把畢蒙席和趙神父,從聖堂拖到另一個庭院,然後他再看不到發生什麼事 ……這羣士兵在神父宿舍大肆搜掠後,大約在下午五時左右離開丁村。他們離去後,教友得悉士兵沒有帶走畢蒙席和其他神父作人質,於是趕往神父宿舍去找他們。

他們在看門人的房裏找到被捆綁和蒙眼的僕人。他們替他解開繩子後,便與他一起找神父。眾人大聲叫他們,但沒有任何回應。在此寂靜無聲之際,他們開始懷疑可能發生了慘劇。他們加緊搜索,但在士兵們留下的一片狼藉和混亂中, 卻看不到血跡,也看不見遇害者的屍體。他們無法想像這樣的慘劇,因為他們聽不到槍聲;在事件發生期間,整個丁村籠罩着陰鬱的靜默。

最後,他們中有些人意識到水井的井口被打碎,並且有人用磚塊填滿井口。人人面露懷疑的神情……他們開始取走磚塊。然後,很快在磚塊下面發現遇害者的屍體。由於該口井相當狹窄, 一具屍體疊在另一具之上。他們首先拖出蔡神父的屍體,然後是趙神父,跟着是畢蒙席。由於井越來越窄,他們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拉出首三具屍體。到了午夜,要把勞神父的屍體從井底拉上來,是非常困難的。他們已努力了幾個小時,但始終徒勞無功。最後,他們等待黎明。然後,經過長時間的苦幹,終於取出勞神父的遺體。

很明顯,勞神父是首先被抛進水井的。僕人韓玉昆、獻身貞女和信友們小心翼翼地清洗所有遺體,給他們穿上祭衣(各神父未能穿上整套祭衣);他們買了四副棺材,在眾人的哭泣聲中, 臨時把他們埋葬在聖堂裏。

四位死者究竟是怎樣遇害的?從一項準確調查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畢蒙席和趙神父肯定是被勒死,因為他們的遺體從水井拉上來的時候, 頸上仍綁着軍用配帶;蔡神父大概被熱水和油哽死;至於勞神父,幾乎可以肯定的,就是他被拋下水井時,仍然活着。」(系列完) 

註:此處是陽霖(Gaetano Pollio)神父寫的敘述。可是在意大利和中國,也流傳其他有關這次慘案的報告,載有其他細節,也有些微不同: 羅克信(Luigi Nogara)神父的報告刊登於Italia Missionaria(1942年5月),另一份則見於其著作Cronistoria del Vicariato di Kaifeng (1916-1942); 該書仍未出版,並保存在羅馬宗座外方傳教會總檔案處;其他報告包括:孟紫坪,《開封文史資料》第十輯(1990年),76-82頁;羅漁,《河南省天主教史》(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3 年),85-86頁;侯傑(侯肯堂)及許公卿,「丁村天主堂雨絲神甫被害事件」(《周口文史資料選輯》,2004年)。

 

 宗座外方傳教會 近代在華傳教背景
-----------------------------------------------------------------------------------------------------------------------------------------------------------------------------------------------------------------------------------------------------------------------

  • 第一批米蘭外方傳教會傳教士於一八七○年三月抵達中國河南宗座代牧區。
  • 陝西南部宗座代牧區於一八八七年成立,由「羅馬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外方傳教會」授權管理。
  • 十九世紀末的戰爭及仇外情緒,產生不少針對基督徒的「教案」;一九○年○年義和團事件令不少傳教士和信徒殉道。
  • 二戰期間,意大利籍傳教士受到匪幫威脅;意大利與日本結盟,令中國人敵視意大利籍傳教士,惟日軍同樣不信任傳教士。
  • 一九四六年中國建立聖統制;宗座外方傳教會負責開封總教區、河南省南陽及衛輝(現安陽)教區。
  • 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共建政時,一百多名宗座外方傳教會傳教士服務上述地區,至五○年代遭驅逐出境。

      資料取自:宗座外方傳教會香港團體網站及《生命之籽》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