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是紅色的」 參與中國研討會後感

期數
3826
刊登日期
2017.06.16
作者
林若瑟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6 月 18 日 耶穌聖體聖血節

二○一七年五月二十四日,亞洲新聞社在羅馬傳信大學舉辦一場主題為「中國:十字架是紅色的」的研討會。主辦單位一方面為宗座外方傳教會學者田英傑神父(Sergio Ticozzi)以意大利文書寫的新書《過去和現在的挑戰: 宗座外方傳教會傳教士在中國》,辦新書發表會;另一方面,希望中梵對話時,不論是否有成果,世人都不應漠視中國大陸的教會仍有許多人因信仰受苦,並指出當前中國天主教會真正的情況與種種問題。

該會主講者四位, 其中包括主持人為亞洲新聞社社長貝納德神父(Bernardo Cervellera)、教廷萬民福傳部秘書長韓大輝總主教、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宗教社會學趙文詞教授(Richard Madsen) 和宗座外方傳教會柯毅霖神父(Gianni Criveller)。而教廷國務卿帕羅林樞機(Pietro Parolin)事前表示願意至會場致辭。中國與教廷近兩年來進行多次協商,是以,這次以探討中國教會內部問題的研討會格外引起許多人的注目。

終究帕羅林樞機因當天美國總統特朗普拜訪教宗而不克出席,頓時使在場聽眾頗為失望。

雖然如此,研討會進行的方式頗為特別,主席台上放一張空的座位,是留給前一天才被中共拘禁的溫州地下主教邵祝敏。

另外,除了四位講者豐富內容之外,主辦單位穿插在四位講者的報告之間,宣讀該新聞社所收到的匿名中國公開與不公開教會成員之見證,與聽眾分享他們在困難環境下如何過信仰的生活。貝納德神父說此次研討會舉辦的動機,是為了回應前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二○○七年致中國教會信函中,訂當天為「為在中國之教會祈禱日」。

綜合貝納德、韓總主教和趙文詞教授的觀察,中共壓制宗教活動數十年,但是人民依舊無法排除已深入生活中的宗教習慣,就算是資深共產黨員也是如此。今日,中國天主教會的挑戰是多重的:除了政治因素,在中國近年來快速發展下,金錢至上主義與無神論對人心的侵蝕,對教會往後發展應有不利之影響;同時,共產主義的內容太過貧乏,並無法取代中國文化的豐富多元性。

韓總主教則就鄧小平為發展經濟的改革開放政策而實施的一種實用主義(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分析此政策對中國教會產生的後果與影響,那就是在社會上造成真假難辨、是非不分的灰色地帶,此問題導致教會紀律紊亂。是以,如果教廷與中國政府協商有具體的成果,其目標是希望未來能有助於中國教會往正面發展。因此,本篤十六世的信函對目前教廷與中共對話有重大的意義,如同教宗方濟各所說的,應常常詳加閱讀。

研討會舉行的這段期間,正值美國總統特朗普至歐洲訪問。他不僅與美國在歐洲傳統盟友無法達成共識,關係降至冰點,甚至於美國時間六月一日下午三點宣布美國退出有關巴黎氣候協定。隔天,在德國訪問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宣布中國將強力支持巴黎協定。此舉,獲得各國大加讚賞。除了這一外交上大勝仗,中國也支持國際自由貿易;但反看美國,卻正從國際政治舞台中退場,緊縮移民政策,進行鎖國。許多觀察家評估中國將成為填補美國離座後留下的空位之世界強權。

中國逐漸在國際政治上表現出傲人的自信;但很矛盾地,在面對國內天主教會時,卻又原地踏步。天主教是追求和平與博愛的宗教,也未聽聞有天主教人士以信仰為名進行顛覆政府,或恐怖主義活動(非公開教會團體成員只是拒絕加入教廷不承認的愛國會罷了),但中國教徒與神職們卻無法完全享有與普世教會應有的自由與開放。我們不禁要問,何時中國才能真正地有泱泱大國的風範? 

天亞社作者是一位在歐洲的天主教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