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從「紙皮婆婆」看長者生活困境

期數
3827
刊登日期
2017.06.23
作者
葉寶琳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6 月 25 日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筆者星期一執筆之時,食環署剛宣佈撤銷檢控「紙皮婆婆」,令關心的市民放下心頭大石,但事件足以再叫我們思考香港基層長者困境。 

「紙皮婆婆」朱婆婆是一名七十五歲獨居、患有長期病患的長者,最近她於中環碼頭拾紙皮時,因一名外傭在拿取紙皮後放下一元, 被食環署人員票控, 指她「無牌販賣」, 更充公其「搵食工具」手推車及剩餘的紙皮,她本來須到東區裁判法院應訊,幸獲撤銷檢控。 

據協助朱婆婆的區議員指,她獨居於柴灣興華邨, 雖然家貧,惟因不願領取綜援,故向朋友借來手推車以拾紙皮維生。她每天都會將拾得的紙皮帶回柴灣附近, 轉賣予回收商,靠所賣得的幾十元過活,她亦會偶然到中環碼頭附近做清潔替工。朱婆婆指事發當日自己當時身上只得卅四元,但因遭檢控就被要求交出當中的三十元作擔保,僅憑剩下那四元作車費返家。 

事件曝光後,有近三十名市民發起行動,也有過萬名市民在網上聯署,抗議食環署針對弱勢社群執法,但朱婆婆的遭遇原來也非個別事件,最近就有傳媒訪問過一位拾紙皮的伯伯,他指曾經因為賣紙皮而被食環署執法人員拘捕,「賣一蚊,罰九百蚊!」。稍為值得慶幸的是,協助朱婆婆的區議員透露,至今已接獲逾七十名居民爭相向朱婆婆伸出援手,包括捐款、送贈手推車仔等,但均遭朱婆婆拒絕, 因她寧願自力更生。 

我們固然值得留意食環署針對長者的內部執法守則,究竟是否應先予以警告及驅趕,小販若不聽勸喻才檢控,而非如「紙皮婆婆」般遭即時檢控的做法問題。除此以外,我們也應問,為何香港作為富裕城市,仍有這麼多長者艱苦拾紙皮,而他們辛勞大半天,卻只為賺十元八塊?長者貧窮問題豈止是食環處責任? 

筆者不禁想到, 早前統計處公佈去年香港堅尼系數創下四十五年最高, 達0.539,超越二○一一年0.537水平,當中人口老化可說是主因之一,但今年六月港府最終決定否決推行全民退保,改為以多重福利金計劃向有需要的長者提供援助,同時收緊申領長者綜援資格,令基層長者更難有保障。 

 這樣的長者保障制度下,朱婆婆事件只會繼續發生。天主教社會訓導說到: 「雖然在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合法的差異。但人格平等卻要求更為人道及比較公平的條件。在人類大家庭內各成員、各民族間,所有經濟、社會上過分的不平等,是一種恥辱並違反社會正義、公平及人性尊嚴,尤其危及社會及國際和平。」(《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 29 ), 因此過份不平等屬於不義, 並損害人性尊嚴。所以,作為基督徒,也應關注到長者的人性尊嚴,推動改善他們在香港的生活狀況。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 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