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青年成立1+1>2 關懷基層分享仁愛與希望
甚麼情況下會出現「一加一大過二」?青年信徒曾卓希深信集腋成裘的力量,與好友組織義工團體「Together1+1>2」,定期到社區探訪拾荒者和露宿者,為早已被貧窮折磨而感到絕望的人送上一點鼓勵與希望。
「大部份露宿者和基層人士長期活於貧窮中,生活裡缺乏仁愛、尊嚴和希望。我們或無法改變現今社會問題,可是當你在街上見到拾荒婆婆推著厚厚的紙皮時,會否上前幫忙推十五至三十分鐘讓她稍作歇息?」團體發起人曾卓希說,參與的朋友也深信「只要一群人聚在一起, 集腋成裘就是力量」,達到「一加一大過二」的信念。
「Together1+1>2」於二○一一年成立,最初成員約八人,現增至三十多位核心成員,剛於去年成為非牟利團體。在喇沙書院畢業的曾卓希說,成員不少來自母校聖母軍的舊生,以及他在嶺南大學讀書的校友。
他在中學接受聖母軍的培育,當中強調「應以行動和雙手帶領人認識基督」;大學時他透過天主教大專聯會實踐Option For The Poor(與貧窮及受壓迫者站在一起)的目標,明白到信徒應與弱小同行,「直至六年前我到法國泰澤體驗三個月,返港後開始邀請朋友到仁愛之家派飯, 後來發展至定期探訪露宿者、清潔工等低收入人士」。
現參與服務的義工均為學生或在職青年,平均每月兩次到深水埗仁愛之家服務,前往大角咀探訪露宿者;約每一至兩個月由油麻地走到旺角,尋找拾荒者、露宿者、在街上工作的清潔工、拾紙皮的長者或其他基層人士,為他們遞上杯麵、餅乾、飲品等。
曾卓希三年前由商界轉投教育工作,去年九月離開教育崗位,全程投入「Together」發展服務。本年起團體已先後到五間天主教中學提供活動,包括在宗教課堂或集會中講述社會貧窮問題,帶出天主教社會訓導, 或與學生落區探訪,實地認識基層生活。
曾氏期望活動能啟發青年日後自發地關心社會上被忽略的一群,他指露宿者缺乏對生活的希望以及對生命的盼望──試過探望露宿者時, 他們哭訴只希望從頭開始,奈何沒有機會。「他們因長期受貧窮折磨而感到絕望,當我們無法改變社會問題,不如謙遜地作天主的工具,與基層同行,給予支持,把天主的仁愛與希望帶給他們」。
義工當中不少因著服務而信教,其中成員黃倩怡領洗後於堂區與剛領堅振的青年探討貧窮與服務議題,或攜同生果和飲品到鄰近的公共屋邨垃圾站探訪清潔工友,為他們打氣。團體鼓勵堂區青年以行動活出信仰與關社。
另一團體成員林浩德與曾卓希在中學時一起參與聖母軍,現主力協助聯絡及安排探訪等服務, 林浩德希望透過行動延續聖母軍的服務精神。
對於未來團體服務的其中一個主要工作,曾卓希指有見不少拾荒長者以執拾汽水罐謀生,但兩個汽水罐的回收價才一毫子,而他同時發現不少學校會在視覺藝術或美術科課堂上使用汽水罐作教學材料,故希望「由團體作為中介聯繫校方,以高於回收市價的價錢轉售汽水罐,收益全數給予拾荒長者」。他期望藉著售賣鋁罐、到校分享貧窮議題,或拍下短片在課堂使用鋁罐時播放,從中帶出關懷社會的信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