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愛永存不朽?
最近參加了一對夫婦的結婚七十周年慶典;同時也在聆聽了幾對稍為年青的夫婦提出離婚的控訴,實在感到相當矛盾及無奈。
先談談那對老人家, 既然結婚七十周年,可以想像他們的年紀也相當大, 可幸他倆都老當益壯,更是腦筋清晰。那天參與他們舉行的七十周年感恩彌撒時,神父邀請他們倆人拖著手向對方說:「我願意」時,他們都大大方方,四目交投地再一次承諾:彼此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都會終生愛慕對方。實在使在場的人十分感動,想想七十年前的許諾,每一天都在實踐,而七十年後,仍然是同一的許諾,毫無改變。我想他們每一天都在心靈深處及在行動中向對方實行這個承諾。是甚麼使他們能保持這個承諾七十年?甚至不限歲月地繼續下去。看著他們的兒女、子孫、甚至曾孫,都喜氣洋洋地為這兩位長者親人而驕傲,就知道他們能保守這承諾的主要原因就是「愛」;我肯定在這七十年的歲月裡,他們經過了不少風風雨雨,也經歷過不少的爭吵、不少的埋怨,更有不少的寬恕及包容,不少的犧牲,他們的愛不只是掛在口邊的;愛就在於此。不是要做甚麼偉大的事,而是在每天的小事情上恆心並堅忍地生活出來。
但另一邊廂,那些稍為年青的夫婦,他們萌起離婚的意念,雖然每對夫婦都有十萬個不同的理由,但最根本的理由就是沒有了愛,也就是不了解愛;年青人很容易只想到自己,覺得愛是接受,而不是付出;愛為他們是浪漫的、甜蜜的、美妙的、滿足的等等;他們沒有想到愛與犧牲能拉上關係;以為愛只有是甘甜的而不會是苦澀的;特別現代青年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父母的過分保護之下,他們只是收納而不需要付出,而在一孩長大的家庭中,他們是最受寵愛的,也沒有人會違反他們的意欲,由此成長的青年便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更枉論去遷就別人,或犧牲自己;這樣,在婚姻生活裡便容易觸到彼此的弱點,也不懂得接納、擔待、寬恕。
我希望大家再一次默想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中說:「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 愛不嫉妒, 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 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格前十三4— 7)但願愛永存不朽。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