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幽哲學一默

期數
3829
刊登日期
2017.07.07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7 月 09 日 中華諸聖及真福(殉道)

馬克思不是政治家,嚴格來說只是個關心人類何去何從的探索者,雖參與過當時的政治活動,基本上是書生論道。他最初是詩人,及後醉心黑格爾哲學,一度是鼓動改革德國現狀的政論家,被迫去國而終身飄泊,餘生便只能在書堆裡爬梳,最大的旨趣是弄清這世道的奧秘和為人類的前景做點甚麼。傳說大英圖書館有個座位,因他天天在這兒做研究,雙腳磨蹭,竟留下了兩道至今還在的痕跡。此公學問大,要弄清他本來的想法加以評述,資質和條件如我輩者,怕窮一輩子精力也難,其重點也不是幾篇千字文能觸及,只能信口開河,敲敲鼓邊。反正可供深究的材料即使在內地也不缺,何況外頭?有心者誰都可以自己去找答案。

馬克思所猜測的一化為現實政治,拿他的「學說」來革人家的命和經營黨國,便與書生的邏輯推演不可同日而語。正統西方文化從不稱政治家為思想家:政治弄潮兒著眼的是現實需要和以最簡單而煽情的口號吸引眾人上船, 駛向連自己也「矇查查」的方向,即使「主義」招牌不變,解讀常早晚市價不同。思想家面對的是世事並不廉價的終極真相,大眾常覺「離地」(港人時下稱之為「左膠」),是以哲人必是最差勁的政客。讀過馬、恩、列、斯、毛的書的人都知道,這五人的著作,書生氣愈來愈少,只此一家不容分店的火藥味則愈來愈濃。有說愈近後頭的馬克思主義便愈不是原汁原味,也有說馬克思的見解雖未必等於列寧,更不等於斯太林們那一套,但總得為後學對他的「發展」負責。是耶非耶?回答等於給近百年中西方歷史蓋棺論定,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妄置一詞。但有個切身體會卻可一談:其實,蘇俄式的制度和思想模式,不但可上溯至馬克思的某些思想特徵,如果查根究柢,回頭看黑格爾甚至柏拉圖,西方正統的思想範式,是完全可以衍生出極權政治的話語邏輯的。

黑格爾在生時有不少批評者,最著名的是叔本華,堪稱一絕的是齊克果。在黑格爾體系中,元概念可透過相互作用(黑格爾稱之為「中介」),讓現象世界全都網羅在他的概念推演中。齊克果說:「任何一種無限的運動都通過激情而實現,沒有甚麼反思能夠創造出運動。這是一種存在中的連續跳躍,它解釋了運動。而中介是一個奇妄之想,在黑格爾那裡是假設可以解釋任何事物的東西,也是唯一他從來不曾試圖去解釋的東西。」在黑格爾體系中,世上的一切都給包容了進去,但黑格爾— —這存在著的觀察和闡述者置身何處?若處身於他那無所不包的體系之外,那這個系統便有一個「外面」,也就是說,這系統並非如他所宣稱的那樣徹底的。齊克果這一腳踢中許多哲學家的死穴,我們是否可繼續追問:既然黑格爾把世間一切都通過概念遊戲囊括,卻把沙盤推演出這世界的自己擺在外邊,這主體的存在仿佛不證自明,他豈不有如神般俯視人間,是個絕對的存在?(質疑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