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晉鐸三十八週年
感謝主, 我們五兄弟又平安度過一年,雖然身體不像從前般強壯,但整體而言,還是可以的;起碼人人都仍投入牧民工作,在不同崗位服務信友。執筆當天(六月三十日),我們在聖瑪加利大堂會合,用一小時分享近況(這樣的機會不多),用一小時舉行感恩共祭(這點難度更高),然後一起去黃泥涌道的「雅谷」(Amigo)(註:三十八年前,已故金普仁神父曾邀請我們五位新鐸在這兒進餐)餐廳午膳;之後是自由時間。晚上我請家人吃飯,這是個感恩的晚上⋯⋯
能夠愉快、暢快地走司鐸聖召路,實在要感激家人無私的奉獻和支持,尤其是妹妹。她獨身,肩負起照顧母親的重任。隨著歲月更替,這份護老工作更顯困難吃力。除非你親身體驗,否則很難理解。年紀大了,體力走下坡不在話下, 但最要命的是記憶力衰退,尤其是剛剛發生的事。不要怪長者冇記性,有時連自己也不能倖免。明明入衣帽間取些東西,竟然到了現場卻問自己,幹嗎要進來?想了一陣才如夢初醒!大家可以想像兩母女相處,分分鐘擦出火花,不「開片」(罵架)才怪!
老人家性格改變很普遍,有人愈老愈可愛, 有人則愈老愈難相處。這是生理變化,犯不著討論對與錯的倫理問題。結論是我們子女要重新學習去適應父母!神父修女久不久回家省親,天天跟父母親一起生活,肯定是兩碼子的事。這是我高調感謝妹妹的原因。然而話說回來,家母享高壽,即意味著我們五個神父已進入花甲之年;工作固然重要,但身體健康是不容忽視的。外邊世界是六十或六十五歲退休,但教會由於司鐸人手嚴重不足,要做到七十五歲才准申請。如果你健康,堂區便更需要你留下協助開彌撒和聽告解; 直到八十五歲功成身退。這是今天我們五位神父和其他鐸友的處境。司鐸不只是打好一份工,而是一生的職志和服務。其實幾時退休並不重要, 但工作過勞倒是困難的核心,畢竟人非草木!
身兼數職已是常態,面對當下社會的政治、經濟、民生和倫理生活承擔著極大的壓力和挑戰;香港市民、包括教友在內,都需要面對這個千變萬化的世代,我們做神父的更是首當其衝。雖然教會並不十全十美,甚至有時會做出令人失望的行為;這就是「天主是愛」和「現實生活」的寫照。美麗的是就算人犯罪跌倒,主耶穌仍舊愛,接納和寬恕,從不放棄和對我們失望。今天的世界充塞著人性軟弱和仇恨,我們需要來自天主的「解藥」;而神父正是天主旗下的物流公司伙記,負責把愛的「解藥」運送到最有迫切需要的地方。內修生活固然重要,但如果未能觸及實際生活,給別人提供正能量,那神父生活亦可以是個避世的宗教行為。三十八年前五個熱血青年回應了主的召叫,三十八年後他們的愛火依然熾熱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