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全樂軒推廣戲劇藝術 推動精神復康與社區共融

期數
3830
刊登日期
2017.07.14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7 月 16 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 本報特稿)明愛康復服務明愛全樂軒以戲劇藝術推動精神健康,讓復元人士(復康者) 有機會踏上舞台抒發情感,並聯同社區人士的參演達致社區共融。

明愛全樂軒是荃灣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中心成立的「壹元劇團」上月在葵青劇院公演《尋人》,由復元人士及社區人士參與演出。

明愛全樂軒助理社會工作主任袁汶茵早前表示,中心於二○ 一四年獲思健贊助推出「思健藝飛翔」計劃,過去三年與中英劇團合辦戲劇匯演,去年更成立「壹元劇團」。

《尋》劇講述主角夢娜飽受失眠困擾的故事。夢娜尋遍根治失眠的方法時,發現一個神秘科學家進行可治療失眠的實驗──透過潛意識探索裝置,讓人清醒地回溯個人記憶,從而找出不愉快的成長經驗導致失眠的原因。 

十六名演出者中,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復元人士鄭天娜在劇中飾演夢娜腦內的松果體,帶領夢娜回溯過去;綵排時,當她讀出夢娜欲殺掉母親及自殺的對白時,便憶起昔日與母親不快的經歷,「每天也和母親吵架,有時更會出手,尤其在我病發後關係更是惡劣」。她形容對白內容有如內心感受,排練過程中讓她學習放開心情。

鄭天娜廿二年前確診精神分裂,一直需要定期覆診,七年前她開始參與明愛全樂軒,隨後加入戲劇藝術活動,她指戲劇有助釋放情緒。

鄭天娜說: 「一般人認為我們的行為奇怪、瘋癲,會無故在街上大叫、大笑、大哭等,但這些行為只是為釋放情緒。」已第三次參與同類戲劇演出的她指出,劇本對白有助她投入角色,亦讓她抒發心中鬱結;另外,活動有助其擴闊視野,學習從多角度看事物,而有其他復元人士作為同路人,對自己的復康路甚有幫助。

有份飾演夢娜一角的社區人士潘笑芳首次與復元人士合作。她指復元人士與常人無異,劇團亦從不會標籤誰是復元人士,而當她難以揣摩劇中角色時,其他成員也會給予建議,彼此支持。

社工袁汶茵表示, 戲劇藝術為精神病復元人士提供抒發情感的平台,透過角色扮演幫助他們回溯以往經歷;她又指出,導演會依據演員的自身經歷撰寫劇本,塑造人物角色,例如在《尋》一劇中,由十六歲那年確診思覺失調的復元人士飾演十六歲的夢娜與家人磨擦的經歷,藉著戲劇內容,「讓他們有機會重回當時的自己,從而突破其時的困難」。

社會福利署於二○一○年十月重整精神健康支援服務,在全港各區設立廿四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 明愛全樂軒於荃灣區提供上述服務,從去年四月起截至本年三月,中心共接收三百多宗新增輔導個案, 目前合共處理一千多宗個案。(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