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委會青年牧民論壇 探討堂校合作與教會支援

期數
3832
刊登日期
2017.07.28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7 月 30 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 本報訊) 約二百三十位學校牧民工作者、公教教師、校長、堂區青年領袖及神父等參加七月十五日假將軍澳明愛專上學院舉行的「青年牧民論壇」,講者均認為學校為學生建立良好的信仰培育,有助青年返回堂區後持續信仰心火;而為青年建立信仰小團體,透過分享與同行能夠幫助青年確認身份認同的重要。

論壇由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主辦,主題為「堂校合作—— 青少年福傳的高速公路」,探討堂區與學校之間可如何加強合作, 讓就讀天主教中學的非公教學生在認識信仰後,能於堂區接受延續培育。

論壇上, 夏志誠輔理主教認為青年牧民若要成功,青年領袖需要令青年「願意在家庭、學校、堂區、社會之中為主作證」。他認為青年牧民方向首要是陪伴青年成長與同行,助青年成為門徒, 以至日後服務社群。他表示, 堂校合作應以堂區為先, 「學校是福傳的地方,堂區則是牧養信徒的地方」,若善加發展堂校合作,青年即使離校後也會自覺地過渡到堂區延續信仰。

講者期望堂區常設青年組

馮定華神父以「今日青少年的需要看有效的福傳工具」為題,從青少年的個人心理、倫理及宗教層面引證出青年需要別人的明白和肯定,並幫助他們發掘生命的意義。他指為青年建構小團體能加強歸屬感,凝聚信仰氛圍;善用社交媒體;在小組內鼓勵青年「分享自己皈依和信仰經驗」均是有效的福傳。

陳志明副主教則就堂校合作的方案作出分析, 指全港共有二百四十多間天主教學校、五十二個堂區,建議可邀請校長加入所屬堂區牧民議會,一起制定青年牧民方向;而堂區舉辦青年活動時可邀請區內中學生參與,互相交流。

答問環節上,有信徒關注堂區青年事務發展,亦有問及教會培育青年領袖的方向等。陳志明希望每個堂區成立常設青年組,並在堂區議會內邀請至少兩位青年參與,以反映青年聲音。馮定華則認為,青年牧民發展應成為堂區發展計劃的一部份,使資源更集中。

席間,大會邀請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分享設立「慶禮院」,邀請非信徒學生從玩樂中認識公教價值的經驗;另外,該堂區與區內天主教中學合推慕道班,有份參與的堂區牧職修女許修女說,多元化的活動能吸引青年返回堂區; 修女亦時常到學校接觸青年。

北角聖猶達堂公教青年與鄰校信徒教師分享堂校合作經驗, 青年信徒范司元表示,自己在學校教師鼓勵下到堂區慕道,而堂區每年響應的明愛賣物會主要由青年參與,讓他從中認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的同行者,「直到我中六準備放榜時感到壓力,他們與我一起參與祈禱會為我打氣,這份愛和支持令我十分感動」。

青委會主席甘寶維神父會上表示, 他期望透過論壇凝聚關注青年牧民的信徒, 分享與探討青年牧民工作與挑戰。他對本報說, 現時青委關注建立小團體及堂校合作的發展, 「青年領袖幫助青年建立身份認同外,領袖本身的召叫也很重要, 論壇可加強各團體發展青年牧民的意識」。(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