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灣天主教墳場 首葬廿四週內夭折胎

期數
3832
刊登日期
2017.07.28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7 月 30 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本報特稿)幾經轉折,一對教徒夫婦Kevin 和Angela(皆為化名)不足二十四週離世的胎兒,終於安葬在柴灣的聖十字架天主教墳場。

這台逾越聖祭六月二十四日上午在墳場小聖堂舉行,由天主教墳場委員會主席陳志明副主教主禮,胎兒的信徒父母及親友等參禮。

彌撒上,參禮者一同為胎兒的安息祈禱, 又為其他痛失胎兒的父母、香港社會能尊重生命、香港能早日正式安葬胎兒等意向祈禱。彌撒禮書封底,亦印有「所有人的平等安葬權」。

辭靈禮後,參禮者誦念容孩近我禱文,為胎兒回到主的懷抱中獲享平安、父母撫平哀傷祈禱。

禮成後父母手持安放胎兒遺體的小棺木走出聖堂,與親友一起乘車到墳場內新設的紀念花園,在雨中參加胎兒的安葬禮。主禮奉香、參禮者祈禱、父母作惜別以後,工作人員便把小棺木下葬。

該對夫婦的胎兒四月下旬安息主懷,因不足二十四週,一度無法取得醫院證明書以安葬。事件中的父母從政府當局取得胎兒遺體後,天主教墳場委員會亦要與當局多次協商並修改規章, 才可在墳場內新設的天使花園中安葬不足二十四週的嬰兒遺體。在等待政府回覆期間,夭折胎兒的父親對本報說,希望藉此先例幫助其他相同處境的夫婦能安葬胎兒。

事件中,K e v i n 夫婦希望這案例能幫助更多相同處境的夫婦, 讓失胎遺骸得到尊重。

「相信我兒已歡躍地在天堂上。」Kevin六月二十日對本報說,他與妻子十五週的流產胎兒遺體,曾因不足二十四週而無法領回,幾經轉折下終能安葬。

育有一子一女的Kevin是東涌聖母訪親堂教徒,太太懷有第三胎後,全家每天一起為迎接新生命祈禱,「我們早已為他取名Wally,更不時向當時五歲的長子說:現在Wally於媽媽的肚子內,他是我們家庭的一份子」。

可惜妻子懷孕十五週後在家中流產,丈夫表示他抱著兒子遺體時,看到他手腳已成形, 「如同真正的嬰孩安睡在我手臂上」。

夫婦倆均認人的生命是由受孕開始,小生命具備尊嚴且應受到尊重:「當知道我們的嬰孩竟被視作『醫療廢物』時,感到十分憤怒, 亦不明所以,失去他的過程中亦非常憂慮和受壓,直至得知可領回遺體,並能以天主教儀式為兒子辦理喪事,傷痛與不安才得以釋懷。」

在這次葬禮中,夫婦邀請曾面對相同事件的家長參禮,一起悼念所有已亡胎兒,並期望藉此凝聚力量,促使政府正視問題。

他感激教會幫忙與政府當局協商, 對於當局批准天主教墳場可安葬不足二十四週的流產胎兒遺體,他認為這是香港歷史性的時刻:「香港是時候去改變現有法例。希望將來不只回教及天主教的墳場能處理不足週數的胎兒遺體,而是所有地方、所有人也能享有這基本權利」。(希╱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