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迪塞里樞機 以音樂深化牧職

期數
3833
刊登日期
2017.08.04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8 月 06 日 耶穌顯聖容

(本報特稿)巴爾迪塞里樞機(L. Baldisseri) 的修道生活常與音樂連繫一起──於海地居住時, 他買了一座鋼琴;以後他出任新崗位也船運鋼琴到不同地方,最初是巴拉圭,隨後是印度、巴西直至目前他在梵蒂岡的寓所。

他另一座Yamaha中型三角鋼琴則放在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辦公室內的接待室。巴爾迪塞里樞機是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

樞機於去年六月發行第三隻音樂光鍱不久後接受天美社訪問。他十歲開始彈琴,六十多年來每天堅持彈奏兩小時,甚至三小時。但當主教會議進行期間,或許他不會有這麼多時間練習。 

巴爾迪塞里樞機在意大利托斯卡納(Tuscany)城鎮Barga出生,十二歲時入讀比薩附近的初學院。十四歲變聲前,他是歌詠團的熱門人選;變聲後,他改而專注黑白琴鍵演奏。

他說修院的神長都明白,他的聖召「不只是過修道生活,同時亦要發展音樂專長」。

在修院期間, 他仍接受正規的音樂訓練,一九六三年晉鐸後,主教保送他到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出生地──盧卡(Lucca) 的音樂學院進修,其後他於羅馬的宗座聖樂院繼續進修,並取得額我略聖樂的學士學位。

樞機修習的是管風琴,但鋼琴卻成為其牧職中的主要樂器,他解釋:「首先,鋼琴比管風琴更容易找到。」他說,接觸兩種樂器時有著「不同的感覺」──運用鋼琴彈奏讓他更善於表達感情,因琴鍵能更直接反映出他指尖的碰觸。

當教廷國務院要求他到培育梵蒂岡外交人員的宗座外交學院進修時,他中斷了正規音樂進修,轉而進修教會法和神學學位。

他代表聖座派駐各地時,有機會遇上很多知名的鋼琴家和音樂家,在巴西,他有機會向鋼琴和指揮家馬丁斯(Joao Carlos Martins)學習,更參與馬丁斯指揮的管弦樂團演出。

數十年來,巴爾迪塞里樞機多次在梵蒂岡外交使節主辦的宴會上彈奏。在海地這個常常沒有電力供應的地方,他仍可以透過音樂會去接待來賓;在日本服務時,他也藉著音樂與當地人溝通。音樂亦是與青年聯繫的好方法。

樞機說,他首要的職責是履行牧職,而天主賜予的音樂天賦亦幫助他接近群眾。

「我以音樂作為介入點,再慢慢進深信仰。當彼此建立出良好關係時,我要分享的再不只是音樂人的感受,而是對信仰的見證。」樞機說「音樂就是禱詞」。他指「所有藝術家都追求高超境界」,會將物質或音符轉化成一些美麗的藝術創作,表現出天主的美善。

去年復活節後,巴爾迪塞里樞機在羅馬一所監獄主持彌撒,之後為囚友演奏一些他們喜愛的曲目,包括電影《齊瓦哥醫生》的主題曲和樞機至愛的蕭邦音樂。他回憶:「那是個讓人興奮的時刻。」

樞機認為,修道生活和音樂「常常走在一起」:「音樂是福傳和分享福音的極好工具,它何等美妙!」

剛過去的五月,樞機來訪香港,在銅鑼灣聖保祿學校與修道人會晤,談論教宗方濟各《愛的喜樂》宗座勸諭後,便是以一場演奏會作結。

•取自:天美社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