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座代表出席人權會議 促進人權與世界和平相連

期數
3833
刊登日期
2017.08.04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8 月 06 日 耶穌顯聖容

( 梵蒂岡電台訊) 聖座常駐斯特拉斯堡歐洲理事會觀察員魯代利蒙席(Paolo Rudelli)七月二十八日出席了在意大利羅韋雷托(Rovereto)舉辦的人權研討會。他在演講中概述教會為促進人權作出的重大努力。

魯代利蒙席指出,聖座促進人權的國際行動與教會作出極寶貴貢獻的歷史有關聯。現在的人權理論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產生,但這人權理論存在兩個關鍵問題: 沒有承認一個超性基礎,以及把宗教自由與任何選擇放在同一個層面。

若望廿三正視人權宣言

談到二十世紀至今歷任教宗對促進人權作出的貢獻,魯代利蒙席說道,若望二十三世教宗一九六三年頒布的《和平於世》通諭乃是教宗訓導中論述人權問題的轉折點。

若望二十三認為, 一九四八年的《普世人權宣言》雖然有些論點引起異議和「有理由的保留意見」, 但它「在走向世界團體司法——政治結構的行程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保祿六世教宗一九六五年頒布了梵二《牧職憲章》,其中論及人權的觀點與若望二十三的立場差距不大。在這份文件中,許多處都提及人的基本權利。

魯代利蒙席說,在若望保祿二世牧職期間,「人權成了聖座航行的指南針」。若望保祿二世認為,「人是教會的道路」,而「促進人權與教會在當代世界的使命也緊密相關」。宗教自由具有重大意義,在對人權的解釋所呈現的矛盾愈來愈明顯的歷史環境中,一九九五年的《生命的福音》通諭「是一項強烈的譴責,一聲捍衛生命權利的呼喊」,為尚未出生的胎兒和垂死的人伸冤。

本篤重申人權普世幅度

在此之後,人權問題似乎成了不同觀點彼此爭辯的土壤,這種危險愈來愈明顯。

本篤十六世那時強調, 人們不能屈服於相對主義思想,因為人權具有一種普世特性。促進人權「仍是促進和平建設及民族發展最有效的策略」。

蒙席指出,教宗方濟各一直都很關注人權問題,總是以象徵性的行動和舉止作為起點,例如:出人意表地探望蘭佩杜薩(Lampedusa) 島的難民;在深受貧窮和戰爭折磨的中非共和國開啟首道聖門。

這種從現實出發的做法也告誡我們,應警惕從西方文化不尋常地發展出來的「意識形態殖民化」,所謂的社會性別論就是一例。

魯代利蒙席最後表示, 教宗方濟各的做法對基督徒具有重大影響,同時,「也在國家和國際政治領域受到極大關注」。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