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朝聖之路

期數
3833
刊登日期
2017.08.04
作者
何家怡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8 月 06 日 耶穌顯聖容

每年都有不少人從世界各地來意大利朝聖, 前往梵蒂岡的更多不勝數。或許有部份是來觀光的,有部份是來見教宗一面,有的是整個朝聖旅程的其中一個地點。日間的梵蒂岡是一個旅遊景點, 旅客駱驛不絕,旅客都戴著帽子,掛著翻譯耳筒,跟著那高舉著傘子或團旗的團長,排著隊等候進入聖伯多祿大殿;又或是在這一角聚集,聽著團長的講解。當日落過後,聖伯多祿大殿關閉,全廣場的氣氛也頓時寧靜下來。眼見來的人們,有些是兩三人小組,有的是獨行者,有的是一家人,他們都默觀著屹立在眼前的聖伯多祿大殿,沒有日間的強而刺眼的陽光,卻有柔和的射燈照射著她 ,顯得特別耐人尋味。彷彿她多年在梵蒂岡,見證著教會的每段歷史,每位朝聖者的熱情,以及每人心中所背負著的擔子。凝望著她的人們, 彷彿都與她有著很深的連繫, 跟她談著內心的渴望,互相感受著信仰的心路歷程,以及人生的各種辛酸。

另一耐人尋味的地方是在意大利的亞西西。由於我修院離寶尊大殿不遠,且在夏天期間大殿晚上也會開放,現象就跟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一樣。日間是各朝聖的團體活動,講解聖堂,修和聖事等等。而寶尊大殿的義工們也忙忙碌碌地服務著從各地而來的朝聖者。而晚間則是一所靜了下來,讓人們得以在內找到安息的地方。人們靜靜地注視著暗暗的寶尊大殿內,只有亮著燈光的寶尊堂祈禱。人是有的,但沒有人高談闊論,沒有人嘻哈大笑。正正與大殿外市中心夜夜笙歌的生活形成強烈的對比。我靜靜的坐在殿裡,看到的只有渴望皈依,尋找心靈慰藉,或是願意與天主獨處的人靈。大殿以團體夜禱結束一天的忙碌的旅程,讓方濟弟兄們陪伴朝聖者找到圓滿的喜樂。

朝聖的路, 有長有短, 有難有易, 在於人怎麼去衡量。曾聽說,最難走的朝聖路線,是從頭腦走到內心。在肉眼看來,人的頭與心的距離不是很遠,可是要從理性走進內心卻是最難走的,因為這段皈依的路是一段與自我不斷掙扎的路。現實的我與理想的我的差距、尋找自我慰藉與真誠服務他人的張力、以及死於自我與接受自我,從而奉獻自我的鬥爭,這些都是渴望皈依者所要走的朝聖道路。正如聖保祿宗徒說:「因為我不明白我作的是什麼:我所願意的,我偏不作;我所憎恨的,我反而去作。……實際上作那事的已不是我,而是在我內的罪惡。我也知道,善不在我內,即不在我的肉性內, 因為我有心行善,但實際上卻不能行善。… 所以我發見這條規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總有邪惡依附著我。因為照我的內心,我是喜悅天主的法律;可是,我發覺在我的肢體內,另有一條法律,與我理智所贊同的法律交戰,並把我擄去,叫我隸屬於那在我肢體內的罪惡的法律。」(羅馬七16 — 23 ) 

  • 本欄作者: 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 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