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參與亞青節 延續交談與環保精神
(本報訊)香港教區團三十多位成員七月三十至八月六日參與印尼的「亞洲青年節」(亞青節),主題為「喜樂的亞洲青年!在文化多元的亞洲活出福音」。有香港參加者表示,亞青節讓他們學習文化交談與愛護受造物之道,期望回港後能延續這份精神。
亞青節由亞洲主教團協會平信徒及家庭辦事處青年部主辦,會期於印尼三寶壟總教區日惹市舉行。會期前,香港教區團先到印尼茂物教區體驗文化與生活,然後參與八月二至六日的會期活動;團員於亞青節閉幕後轉到峇里島作體驗,並於八月十一日返抵香港。來屆會期將於二○二○年在印度舉行。
香港青年參與起草亞青節宣言
亞青節大會宣言鼓勵青年走出安舒區, 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 並響應《願祢受讚頌》通諭的環保信息; 同時善用新科技與新媒體福傳。香港教區團成員Michaela Ruth Gallardo亦有份撰寫並於八月六日的閉幕禮上宣讀該份宣言。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青年牧民幹事李佩思八月十八日對本報說,香港參加者期望延續與人交談及關心大自然的精神,同時學習印尼青年對國家社會的熱誠。她指青年向東亞參加者分享本地教會回應生態通諭的工作時亦有反省;而當地基督徒與穆斯林共處的經驗,以及接待家庭的友善照顧,亦讓青年學習到交談之道。
她又表示行程中因有部份團友一度抱恙,故取消了會期後到訪教友村的行程;團員現已照原定計劃返港。
會期前的體驗活動中,香港教區團成員在日惹市體驗印尼文化,包括參與務農、到訪唐人街等著名景點,並到堂區接受該堂神父的祝福和參加派對等; 他們以默劇形式展示香港生活節奏。
亞青節開幕禮配合多元文化的主題,並進行文化表演。活動包括香港團與東亞與會者交流意見,互相增加認識並從中學習如何改善青年牧民方向;另外於八月三日各地參加者均以《願你受讚頌》通諭為題設置展覽攤位,分享家鄉所面對的環保課題;香港方面則以東北發展、機場第三跑道事宜、消費主義等為主題。
此外,香港參加者亦到訪不同地方進行文化體驗,如參觀聖堂及修院等; 工作坊則探討混合婚姻、自我定位及信德、青年貧窮問題、青年投入教會活動、社交網絡的危與機、移民問題和在多元化世界裡作見證。
香港青年關心社區共融
談到參與亞青節的反思,紅磡聖母堂青年信徒譚肇峰返港後於八月十二日對本報說,印尼的天主教徒與不同宗教的信徒和諧共處,樂於接納不同種族、文化及宗教,「相反在香港,即使少數族裔已定居多年,卻常受到排擠,南亞婦女更因不諳中文而難以融入社區生活」;本身從事飛機維修的他有機會與菲律賓籍同事共事,卻甚少交談,他期望日後能進一步關心外籍人士的需要。
譚肇峰在亞青開幕禮上代表香港教區手持區旗進場,這份相聚經驗令他印象難忘。藉著這次朝聖,他明白到「眾人也是天主受造物」。
另一參加者陳詠恩八月十二日說, 過去她少有從信仰出發,思考環保課題,但這次經驗讓她見識到印尼保育團體與村民如何保護峇里島Benoa 紅樹林濕地、阻止政府發展為工業區:「天主創造美麗的世界,人卻為著發展而破壞大自然。看見當地居民勇於保護環境, 這鼓勵我要盡力度環保生活。」
她亦從當地建築群感受到印尼人對不同宗教的尊重:一條街道上有來自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及印度教的建築物;部份天主教聖堂亦具備當地印度教的建築特色,展示出宗教多元與融和。
香港教區團的朴暎燮神父對本報說,青年透過生態通諭學習到如何珍惜地球資源,同時要設法為下一代著想。另外,來自韓國殉教福者聖職修道會的朴神父感受到香港雖然是國際城市,擁抱多元文化,但港人卻少有主動聯繫少數族裔。他期望青年藉著會期加深認識亞洲多元文化,「亞青節提醒青年在生活中要學習接納和包容其他種族的人」。(高╱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