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澤東亞區聚會閉幕 鼓勵青年重拾希望 迎接來年國際聚會

期數
3835
刊登日期
2017.08.18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8 月 20 日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按圖放大


(綜合本報╱天亞社訊)泰澤團體七月十九至二十三日假天主教伍華中學舉辦東亞區聚會,除鼓勵青年透過共融祈禱重拾希望外,亦為來年在港舉行的國際大型青年聚會作準備。

泰澤東亞區聚會負責人許碧茵對本報說, 今次聚會參加者約一百二十人,除香港外,還有來自日本、韓國、台灣、澳門及當中接近一半的中國大陸信徒。她指是次聚會是為了預備明年的國際青年聚會,屆時預計將有二至三千人到港。

是次聚會主題為「一起,開闢希望的途徑」,許碧茵說:「最重要的信息是希望。現在無論香港或其他國家的青年人對社會均有不同的見解,他們充斥著不滿與不開心;希望藉此聚會讓他們在天主及共融祈禱內,尋找到內心的希望。」

許碧茵說,部份青年在家鄉慣常參與團體的泰澤聚會,或因曾到法國泰澤朝聖,因此來香港參加這次活動,「他們不辭勞苦地來香港數天,又再回鄉上班、上學」。

聚會活動以泰澤祈禱為主,附有聖經及小組分享;下午則進行練歌環節及工作坊,讓參加者透過短誦默想聖經及耶穌,並讓他們於工作坊中探討社會、教會等課題。第四天活動則包括地區聚會及文化表演,讓不同國家的青年聚首一起互相認識。

來自北京的潘美園表示,由於當地工作生活節奏快,她較少機會參加這類活動。泰澤能讓她放鬆身體及心靈,可以真正靜下來,故她認為今次參與是十分難得的機會。 

潘氏說,因她提早到來以能適應香港的生活,故此在活動第一天即能投入祈禱當中,「在這裡認識了很多朋友。我們會互相交流自己的生活,他們講述經驗時,我會有共鳴。可以與擁有共同信仰的人一起交流,我感覺很舒暢。」

泰澤修士邀請香港人  明年接待國際聚會參加者

天亞社報導指出,泰澤國際青年聚會「信心之旅」將於明年八月八至十二日舉行,活動得到香港教區和香港聖公會等支持。

大會於七月十三日在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安素堂舉行簡介會,蒐集信眾意見。泰澤團體申漢烈修士在會上也呼籲眾人成為接待家庭,以接待海外參加者。

大會預計明年約有三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基督徒參加這個國際聚會。

申修士表示明白香港的房屋很小,並用手比劃著說「兩個人要睡在兩平方米的空間」,大家會覺得不好意思接待客人,但他強調不要介意住宿環境的問題。

他希望接待家庭能跟參加者多些交流,即使言語不通,只要有心意,自能明白對方。(妤) 

 


 教會人士談合一前路 強調當彼此接納差異

(本報訊)泰澤東亞區聚會其中一場工作坊題為「今天宗教改革的意義」,主講的天主教郭偉基神父及信義宗戴浩輝牧師均指出,基督徒在合一路上須接納彼此的差異。

戴浩輝牧師指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而身體只有一個,故此天主教和基督教存在不同時不應互相譴責,「合一才是為社會謀幸福的惟一道路」。

他提到在泰澤中,合一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能讓人面對自己的不足及罪性,並從痛苦中理解耶穌所說的寬恕和接納。他認為在同一信仰下,宗派不同無礙基督徒追求合一的精神。

戴牧師亦提到泰澤著重人與天主、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的和諧,而對各個教會團體而言,最重要是去成為天主的兒女。

談到信仰文獻翻譯,戴牧師認為翻譯中文較其他語言困難在於用詞有太多不同,例如「因信成義」及「因信稱義」已經在用詞上各不相讓,亦沒有一本共同翻譯的聖經, 所以他認為找出雙方接納的語言是未來重要的方向,「最重要是兩個教會團體有共同意願, 一起走這條合一之路」。

郭偉基神父則舉出天主教與基督教之間較常惹爭議的例子,從而說明基督徒今天所受的痛苦,原是來自彼此之間的不同,而「當感到痛苦時就會想起耶穌說過『你們應該合而為一』」, 所以這個痛苦是有意義的。他引述「混合婚姻」的夫婦朋友的呼籲,指不同宗派的信徒應該彼此尊重,了解對方的信仰。他亦鼓勵不同教會團體在宗教自由及良心問題之前,應該共同關心社會公義。

參加者:泰澤調和差異

參與聚會的基督教徒胡氏認為泰澤重視人性與心靈,能關心同樣被聖神感動的人,從而令基督徒互相影響,邁向真正共融。她認為泰澤精神不是要人成為「泰澤的信徒」,而是勉勵人去成為上主所希望的那個自己,「我們常常被形式所影響,但追隨這種(泰澤)精神比形式重要」。她表示聖德蘭修女是其啟蒙對象,從她身上學到「生命屬於上主,是因為自身與上主的關係」。

一名來自北京的參加者分享說,「當地傳道員不是為了自身修行或想接近天主而邀請人相信宗教,而是威脅人若不信便會下地獄」。戴牧師回應指中國教會發展迅速,以致沒有足夠牧師培養信徒。他坦言「很多人對信仰一知半解便坐在上主的審判台上批判人,這不是耶穌的教導」,故此期望與會者明白到,愈了解事實便愈要謙卑。(張) 



廣告